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课稿2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说课稿2新人教版必修3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高中地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为主题,旨在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让学生深入了解区域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能力。
2.提升学生从地理角度观察、思考区域发展问题的意识。
3.增强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关注我国区域发展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地图分析,学生需识别出工业区和城市化的主要分布区域,理解其空间格局的形成原因。
-重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学生需学会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政策支持、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机制。学生需要理解工业化如何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又如何促进工业化,并举例说明。
-难点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学生需学会识别区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难点三:案例分析中数据的解读与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从案例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结构变化,理解其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触控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地理教学资源库、在线地理学习平台
-信息化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数据、地图、图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案例分析材料、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现代化城市景观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城市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吗?”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相关知识。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包括工业区和城市化的主要分布区域及其空间格局的形成原因。
-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驱动因素,如政策支持、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等。
-举例说明:
-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案例,展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机制。
-分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政府部门如何制定政策促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总结经验。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反思,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情况。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知识点梳理
1.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概念
-工业化: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的过程。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分布特征
-工业化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的沿海地区,如广州、深圳、东莞等。
-城市化区域:城市化进程迅速,形成了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城市群。
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驱动因素
-政策支持:国家政策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资源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为区域发展提供了基础。
-市场需求:国内外市场需求推动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4.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