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3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主要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地理信息素养,通过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培养学生提取、处理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增强区域认知,引导学生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综合影响,培养其从区域整体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到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行动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等方面;
③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机制,包括产业升级、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等;
②掌握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如城市蔓延、城市群形成等;
③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评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弊、提出可持续发展策略等。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投影仪、计算机、触控电子白板。
2.课程平台:学校地理学科资源库、在线教育平台。
3.信息化资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关地图、统计数据、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虚拟或实际)。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现代城市景观图片,提问学生:“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为本次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1.介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点,如产业集聚、基础设施完善、对外开放程度高等;
3.讲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强调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推动工业化发展。
-举例说明:
1.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展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具体案例,如深圳、广州等城市的快速发展;
2.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变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互动探究:
1.引导学生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成功经验;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工业化与城市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口等方面。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的分析报告;
2.鼓励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空间分布图。
-教师指导:
1.对学生的分析报告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对学生在绘制GIS图时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帮助。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如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促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5.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6.布置作业
1.完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的分析报告;
2.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基本概念、特点、相互关系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生能够识别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具体案例,并分析其发展过程和影响因素。
-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绘制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空间分布图,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地理学角度思考问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互动探究中,提高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虚拟或实际),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3.思维发展:
-学生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时,培养了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