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doc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周长的概念,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含义。
-学生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测量、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概念中一周的含义,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如树叶、镜框、手帕等。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呀?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边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边缘的长度,也就是它们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周长的概念
-教师拿出一片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缘画一圈。
-讲解:像这样沿着树叶的边缘绕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一周,感受封面的周长。
-提问: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引导学生总结周长的概念: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桌面、窗户的边框等,互相说一说。
2.长方形的周长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尺子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度,然后加起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汇报方法:
-方法一: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依次相加,即长+宽+长+宽。
-方法二:先把两条长和两条宽分别相加,再求和,即(长+长)+(宽+宽)。
-方法三: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乘2,即(长+宽)×2。
-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肯定和点评,引导学生理解三种方法之间的联系。
-重点讲解方法三:(长+宽)×2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
-结合长方形的特点,长有两条,宽也有两条。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长+宽)×2。
-总结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3.正方形的周长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观察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现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呢?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汇报方法:
-方法一:把正方形的四条边依次相加,即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方法二:因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所以可以用边长×4。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方法二,并总结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已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周长;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周长。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集体订正答案。
2.提高练习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比长少3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先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它的边长。
-引导学生根据正方形周长公式进行逆向思考,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3.拓展练习
-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1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先理解铁丝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再根据周长公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