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500-2018 婺源绿茶 加工技术规程 .docx
ICS67.140.10B30
备案号:60326-2019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500—2018代替DB36/T500-2006
婺源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Wuyuangreentea—Technologicalregulationsforprocessing
2018-09-07发布2019-02-01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6/T500—2018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鲜叶 1
4加工厂及设施设备 2
5加工过程管理 3
6婺绿名茶加工 4
7婺绿初制茶加工 5
8婺绿精制茶加工 6
DB36/T500—2018
II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6/T500-2006《无公害食品婺源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36/T500-2006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前言”;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修改了标准的总体结构,分为鲜叶、加工厂及设施设备、加工过程管理、婺绿名茶加工、婺绿初制茶加工、婺绿精制茶加工等8章节;
——修改了“鲜叶”原料的相关要求,并对其指标进行了修改,增加规定了“鲜叶处理”要求;——修改了“加工”,将06版第4章标题“加工”更名为“加工厂及设施设备”;增加了加工厂
应符合GB/T32744和GB14881的等相关规定要求;将06版“场所要求”、加工设备”分别更名为“场所”和“设备及用具”,并修改了相关要求;增加了“厂房和设施”的建设要求;
——增加了“加工过程管理”,规定了加工厂的“原料管理”、“加工过程安全控制”、“加工过程中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管理”、“产品追溯和召回”、“记录和文件管理”等
要求;将“加工人员”中的内容修改后调整到本章“机构和人员”;——将06版4.4“工艺流程”内容分别调整到第6章和第7章;
——根据生产实际对“婺源绿茶”进行了重新分类和定级;
——重新梳理了“婺绿名茶”的分类和等级,并对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要求;
——“级内茶加工技术”更名为“婺绿初制茶加工”,并修改了工艺流程、精简了加工技术要求;
——“精制茶加工”更名为“婺绿精制茶加工”,并单独列章,增加加工定级和半成品(婺绿初制茶)原料拼合的要求,对主要工艺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分路取料、车色、紧门和拼配等工艺的技术要点。
本标准由上饶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婺源县茶业协会、婺源县茶业局、婺源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普香、李文金、余新祖、程根明、程国新、朱永健、蔡海兰、汪学群、裘金印、李琛、李延升、陈丽珍、王鹰、江建国、王文凤。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500-2006。
DB36/T500—2018
1
婺源绿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婺源绿茶加工过程的鲜叶、加工厂及设施设备、加工过程管理、婺绿名茶加工、婺绿初制茶加工、婺绿精制茶加工。
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婺源绿茶加工的全过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4806.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纸和纸板材料及制品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30375茶叶贮存
GB/T31748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DB36/T499婺源绿茶种植技术规程
3鲜叶
3.1基本要求
芽叶完整,新鲜,匀净,无非茶类夹杂物。
3.2鲜叶质量要求
婺绿名茶及初制茶鲜叶质量指标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鲜叶质量指标要求
品名
花色、级别
鲜叶芽叶指标
婺绿名茶
眉形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