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单元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docx
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单元说课稿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单元,涵盖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教材中的数据处理、图表制作、数据展示等知识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接触过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数据处理的技巧,以及如何利用图表更直观地展示数据,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核心素养。通过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数据敏感度,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增强计算思维能力,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原理;同时,激发数字化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够将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如何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重点二:图表制作技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并掌握图表的美化技巧,使数据可视化效果更佳。
-重点三:数据可视化表达。学生需要理解如何通过图表有效地传达信息,包括如何设计图表布局,选择合适的颜色和字体,以及如何添加标签和标题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数据处理中的数据清洗和整合。例如,学生可能难以处理缺失值、异常值等数据问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理解数据清洗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
-难点二:图表选择与设计。学生可能对图表的选择感到困惑,不知道哪种图表最适合表达特定的数据关系,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图表的适用场景。
-难点三:数据可视化中的信息传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如何通过图表有效地传达复杂的信息,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图表的清晰度、准确性和美观性。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研究,首先讲解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然后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分享数据处理的经验,共同探讨图表设计的最佳实践。
3.利用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处理项目,如分析学校某次活动的数据,并制作相应的可视化报告。
4.教学媒体使用包括PPT展示、在线数据平台操作演示和实际图表制作软件的使用,以直观展示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1.创设情境:展示一组学校运动会成绩的数据,包括不同项目的获奖者名单和成绩。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展示这些数据,激发他们对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兴趣。
3.用时:5分钟
【讲授新课】
1.数据处理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如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
2.图表制作技巧:讲解不同图表类型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3.数据可视化表达:讨论如何通过图表有效地传达信息,包括图表布局、颜色搭配、标签添加等。
4.案例分析:展示一个实际案例,分析其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用时:15分钟
【巩固练习】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给定的数据,设计并制作一个图表,展示数据特点。
2.学生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图表,并解释设计思路和图表所传达的信息。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4.用时:10分钟
【课堂提问】
1.提问环节: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一系列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3.用时:5分钟
【师生互动环节】
1.实时互动:在讲解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演示等方式与学生互动,确保学生紧跟教学进度。
2.小组合作:在小组讨论和练习环节,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反馈交流:在学生展示环节,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4.用时:10分钟
【创新教学】
1.角色扮演:模拟数据分析专家,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数据收集者、分析师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游戏化学习:设计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处理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用时:5分钟
【课堂总结】
1.回顾重点: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的重要性。
2.提出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