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增强科学思维能力,理解物质变化的微观本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其区别。
2.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角色和作用。
难点:
1.理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可分性和不可分性。
2.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征。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构建,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设计问题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逐步领悟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3.利用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区分分子和原子的不同特性。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增强理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化学实验器材(模型球、分子模型、试管、烧杯等)。
2.课程平台:人教版化学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网络上的化学教育视频、分子结构动画、在线化学实验演示。
4.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子和原子图片,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这些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从而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知识,如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等。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它们的构成。
举例说明:结合具体例子,如水的分子结构、金属原子的排列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分子和原子。
互动探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给予指导。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以下内容: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思考并回答: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详细步骤:
一、导入
1.展示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分子和原子图片,如水滴、金属、空气等。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从而激发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兴趣。
3.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知识,如物质的分类、原子结构等。
二、新课呈现
1.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结合具体例子,如水的分子结构、金属原子的排列等,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分子和原子。
3.互动探究: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4.教师巡视指导: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巩固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巡视课堂,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给予指导。
四、课堂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2.总结重点和难点: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五、作业布置
1.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查阅资料,了解分子和原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3)思考并回答: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分子和原子的历史发展:介绍分子和原子概念的起源,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现代化学的进展,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积累过程。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探讨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如稳定性、反应性、同位素等,以及这些性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化学键的类型:介绍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以及它们在分子结构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