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一《揭穿骗术》(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docx
活动一《揭穿骗术》(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活动一《揭穿骗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学会识别常见的骗术。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评估信息的真实性。
3.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理解合法维权的重要性。
4.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常见的骗术类型,如电信诈骗、网络钓鱼、假冒身份等。
-掌握识别骗术的基本方法,如注意信息来源、核实对方身份、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等。
-学习如何应对骗术,包括报警、求助专业人士等。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学生如何区分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例如,在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识别哪些信息可能是骗术,哪些是真实信息。
-难点二:学生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例如,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遇到骗术时的应对策略。
-难点三: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成为骗子的目标。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讲解常见骗术的特点和识别技巧。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验,提高对骗术的警觉性。
3.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实际情境,练习应对骗术的策略。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真实骗术案例,增强教学直观性和感染力。
5.通过游戏化教学,如“寻找骗术”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学生因为轻信陌生人的信息而遭遇诈骗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个学生为什么会上当?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诈骗呢?”
-引导学生思考,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做铺垫。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常见的骗术类型,如电信诈骗、网络钓鱼、假冒身份等,并举例说明。
-通过PPT展示骗术的典型案例,让学生直观了解骗术的常见手段。
-讲解识别骗术的方法,如注意信息来源、核实对方身份、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等。
-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骗术识别技巧的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学生遇到不同类型的骗术时的应对情况。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察并给出评价。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正确的应对策略。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识别骗术的重要性。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保护个人信息。
-鼓励学生在遇到可疑情况时,及时寻求帮助。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家庭或社区中常见的骗术案例,并分析其特点。
-鼓励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防范骗术的短文,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通知学生下节课将进行作业展示和讨论。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骗术案例库:收集整理各类骗术案例,包括电信诈骗、网络钓鱼、假冒身份等,供学生课后阅读和分析。
-安全防范手册:提供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紧急情况应对等。
-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与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
-防骗宣传教育视频:收集一些防骗宣传教育视频,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帮助学生提高防骗意识。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知识竞赛,提高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
-组织学生参观网络安全展览或讲座,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防范手段。
-引导学生关注官方发布的网络安全警示,及时了解最新骗术和防范措施。
-鼓励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博客等平台分享防骗经验和技巧,扩大防骗宣传的影响力。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如《网络安全意识与防范》、《个人信息保护指南》等,以加深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实践操作,如模拟钓鱼网站检测、恶意软件查杀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网络安全公益活动,如志愿服务、宣传普及等,培养社会责任感。
-建议学生定期更新个人信息,增强账户安全,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安全教育机构,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等,获取权威的网络安全信息。
-建议学生参加网络安全培训课程,学习专业的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课,我觉得整体上还是挺成功的。首先,我觉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