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24风娃娃(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docx
第8单元24风娃娃(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第8单元24风娃娃(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统编版)
本节课内容选自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课文,主要学习《风娃娃》这篇课文。课文通过讲述风娃娃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同时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本课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以及课后练习等多个环节。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阅读《风娃娃》学会关注细节,激发想象力。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朗读和复述课文,提升语言运用水平。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助人为乐的重要性。4.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本节课要求学生识记“风、娃、娃、样、吹、飞、过、样”等生字,并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风娃娃助人为乐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故事的主题。
-朗读技巧:通过朗读练习,掌握正确的停顿、语气和语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涵:学生需要理解风娃娃从自以为是到懂得助人为乐的过程,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体会故事的深层含义。
-生字词的运用:学生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困难,如“飞快”、“样”等,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朗读表达:学生在朗读时可能难以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来表现人物的情感。
-想象力培养:学生在复述故事时可能难以发挥想象力,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复述出生动有趣的故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图片和故事,生动讲解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3.情境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风娃娃的情感变化,加深对故事主题的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利用PPT展示课文插图和动画,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
2.朗读录音:播放标准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提高朗读技巧。
3.教学软件:使用识字软件,帮助学生反复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风的动画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风的特点,并提出问题:“你们见过风吗?风能做什么?”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我们之前学过哪些关于自然现象的课文?”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一些自然现象的课文名称。
2.新课呈现(约15分钟)
-讲解新知:展示《风娃娃》课文插图,介绍故事背景,讲述风娃娃的故事。
-举例说明: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如风娃娃吹风筝、帮助农民等,引导学生理解“助人为乐”的含义。
-互动探究:提问学生:“风娃娃做了哪些好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3.生字词学习(约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并解释字词含义。
-学生跟读生字词,教师纠正发音。
-进行生字词组词练习,如“吹风”、“飞快”等。
4.朗读练习(约10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语气和语调。
-播放标准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提高朗读技巧。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风娃娃的情感变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5.故事复述(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复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学生分组进行故事复述,其他同学倾听并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复述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6.巩固练习(约10分钟)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互相检查作业,纠正错误。
-教师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7.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对风娃娃故事的理解。
8.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风娃娃》故事,并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助人为乐”的短文。
-布置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记录下来。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自然现象观察: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观察风的形成、作用等自然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传统故事收集:收集与风相关的传统故事,如《山海经》中的风神、民间传说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