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过程障碍资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感知综合过程障碍 在感知某一客观事物时,作为一个客体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对它的部分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位置、距离和时间关系等产生了歪曲的感知。如视物变形症、视物显大症、视物显小症、视物错位症等。 第二节记忆障碍 一、记忆增强 二、记忆减退:记忆四个基本过程普遍减退 ①大脑器质性病变引发记忆减退都较重; ②记不住病前往事,也记不住一般人能记住的事; ③不承认自己记性不好,如老年性痴呆症; ④非器质性引发者多见,非真正的记忆减退。 三、记忆错乱1、错构:是一种病理性的记忆错误。 ①通过提醒与对证,也不能纠正; ②回忆的时间、地点与事实不符,内容也错,如本来是他人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回忆是他所为; 2、虚构:没有做过的事和经历过的经 验,患者坚持做过或经验过。 ①本人认真并非说谎; ②用想象内容填补记忆空白,已不承认; ③多见老年性精神病和酒精中毒性精神病。 第三节注意障碍 1、注意增强:主动注意增强,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过分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 如有疑病观念的患者,指向自己的某些生理活动,过分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 2、注意涣散: 主动注意不集中,注意稳定性分散,多见神经衰弱及精神分裂症。 3、注意减退: 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广度缩小,注意稳定性显著下降,多见疲劳、神经衰、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伴有意识障碍 4、注意转移: 注意兴奋性增强,注意稳定性降低,注意对象不断转换;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多转移。 5、注意衰退: 患者不能留意观察客观事物;外界客观事物难以引起患者的注意;注意力不能集中于客观环境。 为精神分裂症基本症状之一 ⑾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患者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来表示某些特殊的、不经患者解释别人无法理解的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⑿语词新作:患者自己创造一些文字、图形或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⒀逻辑倒错性思维:以思维联想过程中逻辑性的明显障碍为主要特征。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③嫉妒妄想 ④影响妄想 ⑤夸大妄想 ⑥钟情妄想 ⑦发明妄想 ⑧自责自罪妄想 ⑨疑病妄想 ⑩内心被揭露感 按妄想的起源以及与其它精神症状 的关系可以分为:①原发性妄想 ②继发性妄想 重度:又称智愚(智商20-34),占该病的7%,有某些躯体畸形和神经功能障碍。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言语发育障碍,发音含糊不清,理解力极差,对数的概念模糊,情感幼稚,易激动,能学会自己吃饭和基本卫生习惯,但生活上需人照管。长大后,可在监护下从事最简单的劳动。 轻度:又称愚笨(智商在50-69之间),占该病人的75%~80%。这类病儿一般先脑部器质性损害,没有躯体畸形和异常。经教育和指导,可获得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但对抽象概括的问题难以解决,适应能力也低于一般同龄儿童,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通过教育辅导,可达小学三、四年级水平。 4、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 患者有做出某种动作的强烈冲动,但不付诸行动,叫强迫意向。强迫动作是患者理智上不愿做出的某种动作,但在行动上又要去做。这类动作耗费时间和精力。理智上也认为无此必要,但又不能不做。多见于强迫症,有行为病感,主动求医。 三、自知力障碍 自知力是指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自知力也是患者对自己的躯体病和心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的能力。 第二单元 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 一、概述 心理诊断重要任务——对非精神病性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进行分析、判断与分类。 非精神病性心理紊乱——按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心理问题、心理紊乱、边缘状态。 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是非精神病性的。 是指 人们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 心理和行为产生的效应 应激或应激后效应。 应激效应 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规 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 压力强度不同 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效应严重程度也不同。 二、心理紊乱的分类 根据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心理问题: 是指在时间性质方面有近期发生不能持久的特点,问题内容尚未泛化,局限在引发事情本身;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如婚姻家庭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社会适应问题等。 第二种类型是心理障碍: 是指反应程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辑。 初始反应强烈→暴怒→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 心理行为异常持续时间长(一个月以上); 心理负担长期难以克服; 内容充分泛化,犹如“草木皆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