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六章 学习.ppt

发布:2017-08-29约7.05千字共9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学习 学习及学习模式 学习的脑机制 学习 由个体经验的获得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广义) 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过程(狭义) 学习模式 联想式学习: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刺激所引起的脑内两个以上的中枢兴奋之间形成的联结而实现的学习过程。 非联想式学习:不需要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某种明确的联系。单一刺激重复呈现引起的行为变化。 其他学习模式:认知学习 情绪性学习 味觉——厌恶学习 印记式学习 联想式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习得与消退 Acquisition of classical conditioning: Repeated pairings of CS and UCS Extinction: Refers to the weakening of conditioning evident when the CS is presented repeatedly without the UCS Spontaneous recovery: Refers to the reemergence of a previously extinguished CR 刺激泛化与刺激辨别 Generalization: If a response is conditioned to one stimulus, the organism may also respond to a similar stimulus, but not to a dissimilar stimulus (discrimination) 尝试错误学习 桑代克 T型 Y型迷津 通过尝试与错误的经验积累,使正确反应所需要的时间逐渐缩短。 练习律包括用律和废率。用律是一个已形成的联结若加以利用就会增强,一个已形成的联结若久不用就会变弱。 效果律是指形成联结后,如果能得到满足的情境,联结就增强,如果得到烦恼的情境,联结就变弱。 准备律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四种强化模式 固定比率强化(FR),动物操作反应次数与强化次数按某一固定比率安排。比如固定比率为4,动物每按4次杠杆给予一次强化。 可变比率强化(VR),动物操作反应数与得到强化次数间的比率随时间进程而不同,比如第一个10分钟,是每按5次给予一次强化,第二个10分钟是按10次给予一次强化,第三个10分钟是每按12次给予一次强化 四种强化模式 固定间隔强化(FI),不论动物按杠杆次数多少,总是按固定间隔时间给予一次强化。如每隔3分钟给予强化 可变间隔强化(VI),给予强化的时间间隔随实验进程而异,如在第一个10分钟内,每隔2.5分钟强化一次,第二个10分钟,每隔5分钟强化一次。 非联想式学习 单一刺激重复呈现引起的行为变化 美 肯特尔(E.R.Kandel) 海兔 轻微触刺激 痛或损伤性的强刺激 缩腮反应 非联想式学习 习惯化:一个不具有伤害性的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反射性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的过程 敏感化:一个具有伤害性的强刺激重复作用时,机体对该刺激的感觉阈值下降,而且对已习惯化的非伤害性弱刺激引起的反应得到加强。 认知学习 柯勒 顿悟学习 黑猩猩的接杆问题实验 托尔曼 认知地图 白鼠的三路迷津实验 班杜拉 社会学习 情绪性学习 阴性情绪行为模式 被动性躲避反应 主动性躲避反应 冲突情绪行为模式 味觉-厌恶学习 加西亚 味觉刺激发生后一小时,再给厌恶刺激,仍可形成条件反射 说明味觉刺激具有长时间延缓的学习效应 味觉刺激更易与毒物间形成联系 印记式学习 学习的脑机制 哪些脑结构参与学习? 这些脑结构如何建立突触联系的? 学习过程中突触联系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参与学习的脑结构 脑等位论与脑机能定位论的统一 脑等势学说 拉施里(K.S.Lashley) 20世纪30年代 采用脑局部切除或切割法,系统探讨皮质各区对大鼠学习、保持明暗辨别条件反射和通过复杂迷津取食的影响 学习能力和记忆失调的程度则与损伤的面积形成一定的比例,而与皮层受伤位置的关系不大。 无论损毁的皮质部位有何不同,只要10%-50%的大脑皮层损坏,动物学习行为就受到影响;皮质损毁面积越大,对学习记忆的干扰越明显,损毁50%皮层就使动物完全丧失学习能力。 脑的等位性、整体性机能原则 巴甫洛夫认为,暂时联系只能发生在皮层-皮层,皮层-皮层下或皮层下-皮层的中枢之间 但40-60年代的大量实验表明,没有大脑皮层的动物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