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1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第1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第9课生活离不开他们第1课时》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类职业,增强学生对职业的尊重和热爱。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探索。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对职业的尊重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对社会不同职业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家庭中的不同职业角色有一定了解,如父母、老师等。他们对劳动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知道劳动是人们生活的必需,但对社会职业的分类和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生活中的各种职业充满兴趣。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进行学习。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如通过图片、视频等;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讨论、实践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职业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理解困难,难以将抽象的职业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此外,学生在讨论和表达自己观点时可能存在表达不清晰、逻辑性不强的问题。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职业存在偏见或误解,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各种职业。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包含相关课文和插图。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不同职业的工作场景图片、职业介绍视频等。
3.教学工具:准备彩色纸张、画笔等,以便学生进行手工制作和绘画活动。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并确保教学环境安全、舒适。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不同职业工作场景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职业?他们分别在做些什么?”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这些职业?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3.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简要总结。
(用时5分钟)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介绍职业的概念:讲解职业的定义、特点,以及职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分类职业:将职业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公共服务类、生产制造类、科研教育类等,并举例说明。
3.认识职业: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环境等。
4.尊重劳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每种职业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5.互动环节:请学生分享自己家庭中的职业,并介绍该职业的工作内容。
(用时15分钟)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不同职业的卡片,并在卡片上画出职业特点。
2.分享展示:请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所代表的职业。
3.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用时1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最喜欢的职业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简要总结。
(用时5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些职业最值得尊重?为什么?”
2.学生回答: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教师简要总结。
3.教师总结:强调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追求自己的职业梦想。
(用时5分钟)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践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精神?
2.学生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用时5分钟)
教学总结:
本节课通过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提问、师生互动和核心素养拓展等环节,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