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生活离不开他们 第二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9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9生活离不开他们第二课时》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属于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内容涉及家庭关系、社区生活等方面。这部分内容与学生已有的家庭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体验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道德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家庭关系和社区生活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增强家庭责任感;同时,提高学生在社区中的公民意识,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社区公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理解家庭关系中的亲情和责任,能够识别并表达对家庭成员的关爱。
②帮助学生认识社区的功能和重要性,理解个人与社区的关系,激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
③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尊重。
②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社区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
③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然地体会到家庭和社区生活的美好,从而增强道德情感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实物教具(如家庭模型、社区地图等)
-课程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平台,用于展示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源
-信息化资源:网络图片、视频片段,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家庭和社区生活的多样性
-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家庭和社区的温馨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和社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认为家庭和社区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总结:“家庭是我们的港湾,社区是我们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与家人和谐相处,以及如何成为社区的好公民。”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家庭关系图,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冲突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教师介绍社区的功能,如社区活动、公共服务等,让学生了解社区在生活中的作用。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参与社区活动,提出自己的社区服务计划。
-教师总结:强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和社区生活。
3.巩固练习(10分钟)
-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拟家庭和社区中的不同场景,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社区生活的乐趣。
-教师提问:“在游戏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一:观察自己家庭的一周,记录家庭中的和谐时刻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作业二:设计一份社区服务计划,可以是参与社区清洁、帮助老人等。
-教师强调作业完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家庭和社区中实践所学知识。
六、知识点梳理
1.家庭关系的理解
-家庭成员的定义与关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
-家庭关系的特点:亲情、责任、相互依赖。
-家庭和谐的重要性:家庭和睦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2.家庭责任与义务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责任:尊重、关爱、帮助。
-家庭成员的个人责任:完成学习任务、遵守家庭规则、参与家务劳动。
-家庭责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培养责任感,促进个人品德发展。
3.社区生活与公民意识
-社区的定义与功能:居住地的社会共同体,提供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
-社区成员的角色与责任: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维护社区秩序,关心社区发展。
-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公民行为。
4.社区服务与参与
-社区服务的类型: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区建设等。
-参与社区服务的途径:加入社区志愿者团队、参与社区活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社区服务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个人价值,促进社区和谐。
5.解决家庭和社区问题的方法
-家庭问题解决:沟通协商、寻求帮助、调整心态。
-社区问题解决:社区协商、法律途径、社会援助。
-解决问题的原则:公平、公正、合理,符合法律法规。
6.家庭与社区和谐共处
-家庭与社区的关系: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促进家庭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