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求函数的定义域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3.11求函数的定义域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求函数的定义域,涉及函数的概念、性质以及定义域的确定方法。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高一学生已有的函数知识紧密相连,如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为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图像等打下基础。教材章节: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学生能够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学会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并提升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实数的概念、基本的代数运算、函数的基本性质等。他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对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求函数的定义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方法论。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数学学习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兴趣,但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推理,部分学生的兴趣可能会受到影响。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能够迅速理解并应用新知识,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对抽象概念感到困惑。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偏于逻辑推理的,也有偏于形象思维的,还有偏于动手操作的。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求函数定义域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难以将定义域的概念与具体函数联系起来;二是逻辑推理能力不足,难以正确运用逻辑推理确定函数的定义域;三是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清晰讲解函数定义域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分享解题思路,培养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函数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求定义域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函数图像和定义域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概念。
2.教学软件应用:借助数学软件如GeoGebra,让学生通过互动操作探索函数定义域的求解过程。
3.练习与反馈:通过在线测试和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函数的定义域。在开始之前,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的函数知识,特别是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现在,请告诉我,你们知道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吗?
(学生回答)
很好,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如何求一个函数的定义域。
二、新课讲授
1.函数定义域的概念
同学们,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定义域是指函数中自变量可以取的所有实数值的集合。简单来说,就是函数的自变量可以取哪些值。
2.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
(1)直接法
对于一些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函数表达式,找出限制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条件。例如,对于函数f(x)=√(x-1),我们可以发现,要使根号内的表达式有意义,x-1必须大于等于0,即x≥1。因此,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1,+∞)。
(2)解析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解析函数表达式,找出限制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条件。例如,对于函数f(x)=1/(x-2),我们可以发现,要使分母不为0,x不能等于2。因此,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x|x≠2}。
(3)图像法
对于一些函数,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函数的图像,找出限制函数自变量取值的条件。例如,对于函数f(x)=|x|,我们可以发现,函数的图像在x轴的左侧和右侧都是连续的,因此,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3.案例分析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些方法,我将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1)求函数f(x)=√(x^2-4)的定义域。
(2)求函数f(x)=1/(x-1)^2的定义域。
(3)求函数f(x)=|x-2|+3的定义域。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尝试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来求解这些函数的定义域。
(学生尝试解答)
很好,大家已经尝试了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求解函数的定义域。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些函数的定义域分别是多少。
三、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我将给大家布置一些练习题。
1.求函数f(x)=√(2x-3)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