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2求函数的值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3.12求函数的值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针对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3.1求函数的值域”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值域的概念,掌握求函数值域的方法。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学抽象能力,理解函数值域的数学意义。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掌握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
3.提升数学建模意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
4.增强数学运算能力,熟练运用代数运算求解值域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求函数值域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法、分离参数法、换元法等。
难点:复杂函数的值域求解,特别是涉及分段函数、绝对值函数、指数函数等。
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函数类型求值域的方法,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2.难点:设计阶梯式练习,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复杂函数值域问题的策略。同时,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难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函数值域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复杂函数的值域求解进行讨论,培养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炼解题思路,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函数图像和求解步骤,直观展示函数值域的求解过程。
2.互动软件:使用数学教学软件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3.网络资源:引入网络教学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提供更多学习参考。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幅描绘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2.提出问题:季节变化是否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如果可以,如何构建这样的模型?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季节变化,并预测不同季节的气温范围。
【讲授新课】
(用时15分钟)
1.引入函数概念:回顾函数的定义,强调函数的输入与输出关系。
2.函数值域的概念:讲解值域的定义,区分定义域和值域的区别。
3.求值域的方法:介绍直接法、分离参数法、换元法等求值域的方法,结合实例讲解。
【巩固练习】
(用时10分钟)
1.课堂练习:布置几道求函数值域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请几位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其他学生评判正误,共同讨论。
【师生互动环节】
(用时10分钟)
1.课堂提问:针对练习题中的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每组推选代表发言。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纠正错误,强化重点。
【课堂小结】
(用时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函数值域的重要性和求解方法。
2.提出思考题: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学生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
(用时5分钟)
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课堂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探索更高级的函数值域求解方法。
【总结】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解决重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函数值域的应用实例》:收集实际应用中关于函数值域问题的案例,如物理中的振动范围、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等。
-《高等数学中的值域理论》:介绍高等数学中关于函数值域的更深入的理论,如闭区间连续函数的值域定理。
-《数学建模与函数值域》:探讨如何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包括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值域问题。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自己解决一些未在课堂上讨论过的函数值域问题,如复合函数、隐函数等。
-鼓励学生探索函数值域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思考如何通过函数的导数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值域。
-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值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工程学中如何通过函数的值域来确定材料的适用范围。
3.知识点全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函数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在求解值域中的作用。
-探讨不同类型函数(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值域特征。
-学习如何运用不等式来求解函数的值域,以及如何将值域问题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