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docx
第一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一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理解0的意义和作用,能正确使用0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0的加减法运算,建立数学符号与实际情境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通过0的加减法练习,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与0相关的问题。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
-
第一单元0 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docx
第一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2024)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0的认识和加减法》为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材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0的认识:理解0的意义,掌握0在数数中的位置,以及0与其它数字的关系。
2.加法:学习加号“+”和等号“=”的使用,掌握10以内的加法运算,理解加法的意义。
3.减法:学习减号“-”的使用,掌握10以内的减法运算,理解减法的意义。
4.加减法的应用: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
2024年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1单元 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 0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x
0的认识和加、减法;1~5各数字跑来了,看看它们都说了什么。;你能看图讲一讲发生什么事情了吗?;盘子里有2根笋,小熊猫吃了1根,盘子里还剩下1根笋,笋真好吃,小熊猫忍不住又吃了1根,这时盘子里一根笋也没有了!;原来盘子里有几根笋?;小熊猫吃了1根,盘子里还剩几根笋?;现在盘子里1根笋也没有了,它的数量又是多少呢?;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试一试;试一试;;冀825000;冀825000;在尺子上,0比它后面的数都小。;小袋鼠跳了几个大格?;;;;0所表示的意义有多种。;;数0像鸭蛋,排在1前面,
既表示没有,又表示起点。;你能说一说鸟窝里发生的事情吗?;如何解决问题?;为什么结果是0?;
-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7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pptx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0的认识和加减法汇报人:XXX时间:XXXXX
《目录》3课堂练习4拓展延伸1新课导入2新知讲解
《01》新课导入
引入新课盘子里的竹笋分别用几表示?你知道我国的国宝是谁,它最爱吃什么吗?
《02》新知探究
知识讲解1个竹笋也没有,用什么数字表示呢?2100表示一个也没有,它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
知识讲解在直尺上0的含义是什么呢?在直尺上从左到右依次是0、1、2、3、4、5……直尺上的“0”在哪儿?起点0可以表示起点。0在直尺的最左端,说明0是起点。
知识讲解你还在哪见过0?手机号码有0。门牌号上有0,温度计上也有0。你还在哪里见过0,和同
-
第一单元 0—5的认识和加减法(复习课件)一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2024秋).ppt
考点精讲练针对练习(1)一共有()只小动物,从左边数起,小狗排第()。(2)小猴跑在最()面,小猫跑在最()面。(3)小猫跑在小狗的()面,小猴跑在小兔的()面。考点02几和第几分析(1)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是几。一般情况下写字的手的一边是右边,和右相对的就是左边,据此数一数。(2)、(3)脸朝前背朝后,据此解答。解答解:(1)一共有4只小动物,从左边数起,小狗排第3。(2)小猴跑在最前面,小猫跑在最后面。(3)小猫跑在小狗的后面,小猴跑在小兔的前面。考点精讲练典例精讲一条蛇有()条腿。A.2 B.4 C.3 D.0考点03认识0分析根据生活常识和对动物的了解,可知:蛇靠身体的蠕动前进,所以
-
1.3.0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docx
题目
1.3.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理解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
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经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探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掌握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同数相减得0的算理。
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
展示教材中猴子吃桃的情境图。(通过
-
《0~5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docx
《0~5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0~5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0~5的认识和加法运算。具体内容包括0~5的数字识别、加法符号的含义以及简单的加法计算。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学生在幼儿园阶段所学的数字和简单运算知识相联系。通过复习和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0~5的认识和加法运算。教材章节
-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写1-8单元同步作文.docx
四年级语文上册必写1-8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指导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推荐的地方。(略)
中间:分段叙述该风景名胜值得游览的原因。(详)
结尾:再次总价该风景名胜的特点,希望大家来看看。(略)
第一单元:家乡的桃林
同学们猜猜我最喜欢、最想推荐给大家的地方是哪里?是安静的新华书店、雄伟的泰山、好玩的游乐场,还是美丽的公园?都不是,我要推荐给大家的地方是我家乡的一片桃林。
我的家乡在淮北市的一个小乡村,那里有一片桃林,一年四季都很美,特别是春天和夏天。
春天到了,满树的桃花绽开了笑脸。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美丽的公主在枝头翩翩起舞;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桃花还是花骨朵儿,像一颗颗
-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pdf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第一课 观潮
第一课 观潮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
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边水天相接
-
小学数学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口算题(每天100题).docx
100以内连加连减混合口算题班级 学号姓名93 - 40 - 35 = 63 + 13 - 25 = 18 + 7 - 9 = 48 - 18 + 5 =43 + 23 + 20 = 53 + 11 - 44 = 15 + 4 + 6 = 8 + 33 - 5 =91 - 61 + 36 = 24 + 76 - 50 = 17 + 6 - 5 = 24 + 24 + 9 =77 + 5 + 11 = 6 + 83 - 61 = 47 - 8
-
《目送》读书笔记1500字.docx
《目送》读书笔记1500字
同名主打篇《目送》,给我的感受最深。这篇文章分成两个段落,第一段作为母亲,龙应台叙述了儿子华安从第一天上小学起到中学、直至出国上大学十多年间的几个感人片段,她一次次目送孩子的背影离去,一次次目送他成长。第二段,龙应台作为女儿,追忆自己成长的岁月中,与父亲的一次次别离:总是目送父亲的背影渐行渐远,直到有一天,在殡仪馆熊熊炉火里永远地消逝所以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由此,我想到自己。当我第一次踏进
-
《目送》1500字读书笔记.docx
《目送》1500字读书笔记
早就知道《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然而,当我坐在桌面前翻阅时,才感到这部不朽之作的巨大力量。它以典雅的文辞,细腻的描写,美妙的意境,讲述了一个上等车夫堕落为社会垃圾的过程。书中一个个字如一颗颗珍珠,成功塑造了各色人物。其中,主人公祥子最能引起我的注意。 《目送》1500字读书笔记(一) 一片混沌之中,结束了最后一篇散文《魂归》,我也魂归了,复苏了意识,擦了擦朦胧的眼睛,站起来平复一下饱和的情绪,像吃了一份心灵大餐,抚着肚子,酣畅淋漓。 四面显得格外的静,我想每天的凌晨一点半应该都是这样的吧,呼噜与梦话齐飞,皎月与台灯一色,情景交融,跟《目送》
-
六年级读后感作文:目送读后感1500字.docx
六年级读后感作文:目送读后感1500字
[1500个字]看了书评
麟趾呈祥是采取了“时间机器”在这里却找不到旅客的返程。
——题记
第一次读《目送》,是在初中时的语文卷子上,似乎可以给我自己留下的印象管理只是为了那句“所谓父女母子进行一场,只不过发展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他们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时只不过是一个略有增加一些没有伤感,却从未实现真正的去想过它的含义。
后来,我读“目送”,那就有点情绪,但也有点伤感。
翻开那本书,我第一眼能够看到的是扉页“献给我的父亲、母亲和其他兄弟们”,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
-
人教版(2024)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1~20的认识-第4课时 简单加、减法课件.pptx
你说我答。
1个十和
1个一。
11。
1个十和
9个一。
19。
1个十和
7个一。
17。
1个十和
3个一。
13。
1个十和
6个一。
16。
10+3=13
13-3=10
13-10=3
10+3=13
13-3=10
13-10=3
12
10+2=12
12-2=10
12-10=2
15
10+5=15
15-5=10
15-10=5
10+3=13
13-3=10
13-10=3
10+2=12
12-2=10
12-10=2
10+5=15
15-5=10
15-10=5
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10加几得十几。
十几减几得10。
十几减10得几。
11+2=
13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3课时 11~20的认识》课件.pptx
义务教育(2024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教学课件
第3课时11~20的认识(2)义务教育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1~20的认识四
2.写一写,读一读。十位个位十位个位()()复习导入1.从1数到20,从7数到13。517读作:五读作:十七
探究新知3把0~20按顺序排一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卡片排一排吧!1)14比13()。(“大”或“小”)大(2)14的前一个数是(),后一个数是()。13153)比15大1的数是(),比20小1的数是()。1619(4)12更接近10,还是更接近20?12更接近10。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快乐应用【教材P78T1】1.找出数学书的第7、1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第4课时 11~20的认识简单加、减法》课件.pptx
义务教育(2024年)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4单元
教学课件;第4课时简单加、减法;;;10+3=13;小组合作:
4人一组,在11~20各数中选一个数,用小棒像刚才那样摆一摆,并写出3个算式。;12;;5;11+2=;;2.;3.;;11+2=
-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6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练习十八课件.pptx
练习十八11~20各数的认识6
1.连一连。
()个2.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再很快地数出来。()个1915
3.7+3+5=9+1-4=6+4+9=11-1+5=8+2+6=18-8-3=1561915167
4.连一连,比一比。比多____。4
5.今天有雨,原定今天开的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11月7日星期一答:运动会星期开。四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
6.今天我从第10页读到第14页,明天该读第15页了。他今天读了几页?111213141510答:他今天读了页。5
7.7+=1010+=1211+=13322
-
2024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6 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pptx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情境导入;按①、②、③……⑦的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谁获胜。;起点;几和几组成8?;6+4=;这辆车一共有几个轮子?;粉笔盒放在讲台的____面。;手机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6个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19–9+4=;我的生日在____月。;17;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13-2=;12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6 11~20各数的认识 ★数学乐园.pptx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情境导入;按①、②、③……⑦的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谁获胜。;起点;几和几组成8?;6+4=;这辆车一共有几个轮子?;粉笔盒放在讲台的____面。;手机号码由几个数字组成?;6个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19–9+4=;我的生日在____月。;17;星期一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单元教学课件(新插图).ppt
2.(教材P80练习十八第5题)随堂小练今天有雨,原定今天开的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星期四3.(教材P80练习十八第5题)随堂小练今天我从第10页读到了第14页,明天该从第15页读了。他今天读了几页?5页1.当堂检测西瓜和草莓之间有()个水果。第3个第10个请你画一画:●●●●●●●●第3个第10个6(画法不唯一)2.李阿姨星期()能收到贺年卡。当堂检测二她过3天就能收到。今天我要给北京的李阿姨寄贺年卡。1月1日星期六3.(易错题)一共有12只小猫,被挡住了()只。当堂检测5被挡住了!从右边数,我排第3。从左边数,我排第4。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结合具体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