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低白细胞病人的护理.ppt
“备”则“倍” 有准备、有规划的人生更精彩! 低白细胞病人的护理 北京华科中西医结合医院血液科 [概述] 白细胞是淋巴细胞、多形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总称。 成人的白细胞正常值为:4-10×10^9/L ,低于正常值则为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 粒细胞 非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5%) 嗜碱性粒细胞 (0-1%) 中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2%-8% ) 淋巴细胞 (20-40% ) 白细胞减少症指外周血白细胞绝对计数持续低于4.0×10^9/L ,一般表现为易发生感染和出现疲乏、无力、头晕、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 化疗病人 化疗病人白细胞低于3.5×10^9/L 者应遵医嘱停药
-
不同类型机械瓣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doc
不同类型机械瓣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机械瓣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使用机械瓣类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双叶瓣组和倾斜碟瓣两组,每组26例,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流动力学超声参数。结果 双叶瓣组和倾斜碟瓣组患者术后左房内径(LA)及E波峰值速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使用双叶瓣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优于倾斜碟瓣。 关键词:二尖瓣置换术;机械瓣;血流动力学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
-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和动脉弹性关系研究.pdf
肺血管病杂志2012年 11月第31卷第 6期 JournalofCardiovascularPulmonaryDiseases,November2012,Vo1.31,No.6 703
DOI:10.3969/j.issn.1007-5062.2012.06.018
临床论著 ·
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
和动脉弹性关系研究
孔 羽 蔺 洁 余振球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
-
不同年龄段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合成相关酶MTHFR、CBS及MTR表达研究.doc
不同年龄段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合成相关酶MTHFR、CBS及MTR表达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合成关键酶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胱硫醚合成酶(CBS)和蛋氨酸合成酶(MTR)的表达特点。 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9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64例,根据年龄分为三组:70岁为D组(13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ELISA测定炎性因子、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Western blot及RT-P
-
不同年龄段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合成相关酶mthfr、cbs及mtr表达研究.doc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PAGE1 / NUMPAGES1
不同年龄段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cy合成相关酶MTHFR、CBS及MTR表达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段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合成关键酶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胱硫醚合成酶(CBS)和蛋氨酸合成酶(MTR)的表达特点。 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9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64例,根据年龄分为三组:70岁为D组(13例);另选取30例体检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A组)。采用ELISA测定炎性因子、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
-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特征的多维度剖析与洞察.docx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特征的多维度剖析与洞察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支气管扩张症作为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它是一种以支气管持久性扩张并伴有管壁破坏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重要负担之一。
支气管扩张症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常出现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支气管扩张症还可能引发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有研究表
-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剖析与临床启示.docx
乙肝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剖析与临床启示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肝患者。在中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大量患者面临着疾病进展的风险。乙肝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这是一个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的病理过程。而肝硬化患者中,又有相当一部分会进一步合并肝性脑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乙肝后肝硬化的发生是乙肝病情逐渐恶化的结果。乙肝病毒持续感染肝细胞,引发机体免疫反应,不断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造成肝细胞反复损伤与修复。在这个过程
-
265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维度临床剖析与预后洞察.docx
265例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多维度临床剖析与预后洞察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s,GEP-NENs)作为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和肽能神经元的肿瘤,近年来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GEP-NENs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据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EndResults,SEER)数据库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从2004年的5.25/10万上升至2012年的6.98/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多维度回顾性剖析与临床洞察.docx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多维度回顾性剖析与临床洞察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领域的危重症,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缺氧,进而引发心肌坏死。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死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在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也持续攀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下壁心肌梗死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
-
血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的任务书.docx
血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的任务书
任务背景与目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血尿酸的水平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而且血尿酸已经成为人们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的群体,血尿酸的升高会对其健康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尿酸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有些研究认为血尿酸与冠心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有些研究认为二者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尿酸与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
1、总结血尿酸的代谢转化过程以及其与冠心病
-
冠心病患者糖耐量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究.docx
冠心病患者糖耐量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作为其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其高发性令人担忧。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数据显示,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离世的人数高达1790万,占据全球总死亡人数的31%,而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死因中所占比例不容小觑。仅在2019年,全球冠心病患者数量就已突破1.26亿,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如高热量饮食摄入增加、运动量减少、吸烟等不良习惯的普遍存在,冠心病的发病率仍
-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解析:基于多因素的深度探究.docx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解析:基于多因素的深度探究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狭窄或阻塞,进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常见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处于高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39万。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热量饮食、运动量减少、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普遍存在,冠心病的发病呈现出上升
-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ocx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本文探讨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显著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一、引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更具有复杂性和治疗难度。近年来,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作为一项血液学指标,逐渐被关注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RDW
-
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和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也被认为是评估全身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冠脉病变程度是指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并伴有斑块形成,严重时可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已有研究表明,GFR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具体关联程度和机制尚不清楚。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GFR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究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纳入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
(1)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
(2)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
(3)无其他重要疾病史,包括肝肾
-
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液中的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发展有关。抵抗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能够影响能量代谢、糖脂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被认为是参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分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深入了解抵抗素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证据。
2.研究目的:
(1)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
冠心病患者BN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中期报告.docx
冠心病患者BN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中期报告
背景:心脏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 NPs)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风险评估、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BNP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冠脉造影的14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9例合并心功能不全。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多支病变组(58例)和非病变组(30例)。进行BNP水平检测,采用心脏超声及心功能分级系统Echocardiographic Heart Function Grading System评价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紊乱、炎症指标与冠脉病变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的开题报告.docx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紊乱、炎症指标与冠脉病变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1.题目: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紊乱、炎症指标与冠脉病变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研究背景和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皮受损而引起的冠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梗死,是危及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血脂紊乱和炎症反应是ACS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血浆中的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炎症指标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BNP)和轻链抗体脱颗粒肽(NT-proBNP)等因素常常被用来评估ACS患者血管内炎症状态和血管壁功能损伤程度。近年来的研究表明,ACS患者血脂紊乱和炎症反应
-
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
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致病因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
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血液中的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疾
病的发病和发展有关。抵抗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激素,能够影响能量代
谢、糖脂代谢和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被认为是参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的分
子。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
程度的相关性,为深入了解抵抗素在冠心病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证据。
2.研究目的:
(1)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
-
冠心病患者血管因子与冠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冠心病患者血管因子与冠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写作建议:
本文开题报告主要围绕冠心病患者血管因子与冠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相关性展开,具体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及预期结果等方面,需要具有可读性、简明性、逻辑性和严谨性。
一、研究背景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冠脉斑块形成,在病理过程中,血管因子是至关重要的调节因子。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展示了冠心病患者血管因子参与了冠心病的形成发展过程,但是关于冠心病患者血管因子与冠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并不充分。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冠心病患者血管因子与冠脉斑块形态学
-
OPG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负荷及预后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pdf
OPG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负
荷及预后相关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冠脉斑块,而冠脉
斑块负荷是衡量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OPG是一种骨形态发
生蛋白,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前的研究表明,OPG
可能会影响冠脉斑块的负荷,但相关研究尚未见到一致结论。因此,开
展OPG与冠脉斑块负荷的相关性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冠心病的发展过
程和病情严重程度。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OPG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
荷和预后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