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习作: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docx

发布:2025-02-11约3.3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国宝大熊猫第2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三年级

3.授课时间:第2课时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学会细致观察和描写。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仿写和创作,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进行写作。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了解大熊猫的文化意义,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完成任务,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描写大熊猫。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以及行为动作,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

-具体细节:

-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形态特征,如体型、毛发、眼睛等。

-指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行为习惯,如吃竹子、玩耍、休息等。

-鼓励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细节转化为流畅、有感染力的文字描述。

-具体细节:

-学生可能难以捕捉到大熊猫动作的连贯性和生动性。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观察到的细节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遇到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如词汇选择不当、句子结构单一等。

-突破方法:

-通过示范写作,展示如何将观察到的细节转化为生动的文字。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心得,互相启发。

-提供丰富的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丰富语言表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入大熊猫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国宝大熊猫的兴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大熊猫的观察和感受,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演示法: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大熊猫的生态和习性,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2.实物展示: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展示大熊猫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

3.写作指导软件:利用写作指导软件,提供词汇和句型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大熊猫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大熊猫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动物的知识,如“动物的特点”、“动物的生活习性”等,为学习大熊猫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生态环境等知识点,并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展示。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大熊猫故事或案例,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状态和保护现状。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熊猫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关于大熊猫的短文,内容可以包括大熊猫的特点、生活习性等。

-教师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大熊猫的重要性和保护意义。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课后阅读:布置学生阅读有关大熊猫的科普书籍或文章,扩大知识面。

-观察日记: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并思考如何保护动物。

-家庭作业:让学生以大熊猫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写一篇日记,表达对大熊猫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熊猫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开展大熊猫保护宣传活动。

7.教学反思(课后)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能力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如何观察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提高观察细节的能力。

-学生在课后观察其他动物时,能够更加细致地捕捉到动物的行为和特征,从而在写作和描述中更加生动。

2.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学生在仿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