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培训后测试题试题及答案.docx
(2025年)10月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培训后测试题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以下哪种传染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A.艾滋病
B.霍乱
C.狂犬病
D.流行性感冒
答案:B
详细解析: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狂犬病也是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所以答案选B。
2.食源性疾病中,由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最常见的是?
A.真菌毒素中毒
B.寄生虫感染
C.细菌及其毒素污染
D.病毒感染
答案:C
详细解析:在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因素中,细菌及其毒素污染是最常见的原因。真菌毒素中毒、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感染也会导致食源性疾病,但相对细菌及其毒素污染来说,发生的频率较低。所以答案是C。
3.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项?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血液传播
答案:D
详细解析: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如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疱疹液、污染的物品等)。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手足口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所以答案选D。
4.下列哪种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肉毒毒素?
A.罐头食品
B.新鲜水果
C.凉拌蔬菜
D.清蒸鱼
答案:A
详细解析:肉毒毒素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罐头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杀菌不彻底,肉毒杆菌可能在缺氧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新鲜水果、凉拌蔬菜和清蒸鱼一般不容易产生肉毒毒素。所以答案是A。
5.流行性腮腺炎的隔离期为?
A.发病后3天
B.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C.症状消失
D.体温恢复正常
答案:B
详细解析: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需要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以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发病后3天、症状消失或体温恢复正常时,患者仍可能具有传染性。所以答案选B。
6.以下哪种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A.氯己定
B.75%乙醇
C.季铵盐类消毒剂
D.苯扎溴铵
答案:B
详细解析:75%乙醇可以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氯己定、季铵盐类消毒剂(如苯扎溴铵)不能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所以答案是B。
7.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体不包括?
A.轮状病毒
B.痢疾杆菌
C.幽门螺杆菌
D.诺如病毒
答案:C
详细解析:轮状病毒、痢疾杆菌和诺如病毒都可以引起感染性腹泻。幽门螺杆菌主要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相关,一般不引起感染性腹泻。所以答案选C。
8.以下关于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有共同进食史
B.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症状相似的患者
C.患者症状一定相同
D.可能由食物中的病原体或毒素引起
答案:C
详细解析:食源性疾病暴发通常有共同进食史,短时间内会出现大量症状相似的患者,且可能由食物中的病原体或毒素引起。但患者的症状不一定完全相同,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所以答案选C。
9.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是?
A.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B.接种乙肝疫苗
C.注意个人卫生
D.避免与患者接触
答案:B
详细解析: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紧急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免与患者接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机会,但不如接种疫苗有效。所以答案是B。
10.伤寒的典型热型是?
A.稽留热
B.弛张热
C.间歇热
D.回归热
答案:A
详细解析:伤寒的典型热型是稽留热,即体温持续在39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等;间歇热常见于疟疾等;回归热可见于回归热螺旋体感染等。所以答案选A。
11.下列哪种食物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A.大米
B.牛奶
C.鸡蛋
D.猪肉
答案:A
详细解析: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如大米、花生、玉米等。牛奶、鸡蛋和猪肉一般不容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所以答案是A。
12.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A.耳后、颈部、面部、躯干、四肢
B.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
C.躯干、四肢、面部、颈部
D.四肢、躯干、面部、颈部
答案:A
详细解析:麻疹的出疹顺序是先从耳后、颈部开始,然后蔓延至面部、躯干,最后到四肢。所以答案选A。
13.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不包括?
A.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
B.了解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特征
C.治疗食源性疾病患者
D.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答案:C
详细解析: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目的包括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暴发、了解其流行特征以及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治疗食源性疾病患者是临床治疗的范畴,不是监测的目的。所以答案选C。
14.以下哪种传染病可通过母婴传播?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