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流通借阅管理制度.docx
图书流通借阅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图书资料的管理,促进图书资料的流通与有效利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图书流通借阅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三)管理职责
1.行政部门
负责公司图书资料的采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上架、保管等工作。
制定图书流通借阅计划,合理安排图书的借阅时间和数量。
定期对图书资料进行盘点和清理,确保图书资料的安全与完整。
负责图书资料的损坏赔偿、遗失处理等工作。
2.各部门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图书资料的管理,协助行政部门做好图书的流通借阅工作。
督促本部门员工按时归还借阅的图书,对逾期未还的图书进行催还。
鼓励本部门员工积极推荐优秀图书,参与图书的选购和管理工作。
二、图书采购与验收
(一)采购原则
1.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员工需求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购各类图书资料。
2.注重图书的实用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时效性,优先采购与公司业务相关、有助于员工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图书。
3.采购图书时,应选择正规的出版社和供应商,确保图书质量。
(二)采购流程
1.行政部门定期收集员工的图书需求建议,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图书采购计划。
2.采购计划经公司领导审批后,由行政部门负责具体采购工作。
3.采购人员应按照采购计划,选择合适的图书供应商进行采购。采购过程中,应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图书的品种、数量、价格、交货时间等条款。
4.图书到货后,行政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图书的数量、质量、品种等是否与采购合同一致。如发现问题,应及时与供应商沟通解决。
(三)验收标准
1.图书的外观应整洁、无破损、无缺页。
2.图书的内容应完整、准确,无错别字、排版错误等问题。
3.图书的版本应符合采购要求,无盗版、非法出版物等情况。
三、图书登记与分类
(一)登记
1.行政部门对验收合格的图书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ISBN号、价格、购入时间、存放位置等。
2.建立图书登记台账,对每本图书的登记信息进行记录,以便查询和管理。
(二)分类
1.根据图书的内容和用途,对图书进行分类。图书分类应遵循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和查找的原则。
2.本公司图书分类如下:
管理类:包括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图书。
专业技术类:根据公司业务范围,分为工程技术、信息技术、法律、医学等专业领域的图书。
文化教育类: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语言学习等方面的图书。
休闲娱乐类:包括小说、传记、科普、旅游、体育、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图书。
3.在图书分类的基础上,对每类图书进行编号,以便于管理和查找。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和系统性,便于记忆和识别。
四、图书上架与保管
(一)上架
1.行政部门根据图书分类编号,将图书上架存放。图书上架应按照分类顺序排列,摆放整齐,便于查找。
2.在书架上设置图书标识牌,标明图书的类别、编号、书名等信息,方便员工快速找到所需图书。
(二)保管
1.图书保管应注意防潮、防虫、防火、防盗等。行政部门应定期对图书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图书的安全与完整。
2.保持图书存放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打扫书架,防止灰尘和杂物污染图书。
3.对于珍贵、稀缺的图书,应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如专柜存放、专人保管等,确保其安全。
五、图书流通借阅
(一)借阅资格
公司全体员工均享有图书借阅资格。
(二)借阅流程
1.员工如需借阅图书,应先到行政部门填写《图书借阅登记表》,注明借阅图书的书名、编号、借阅时间等信息。
2.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根据员工填写的借阅信息,办理图书借阅手续,将图书交给借阅员工,并在图书登记台账上记录借阅情况。
3.员工借阅图书后,应妥善保管,不得转借他人,不得在图书上涂写、批注、污损等。
(三)借阅期限
1.一般图书的借阅期限为[X]天,员工应在借阅期限内归还图书。
2.对于热门图书或珍贵图书,借阅期限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具体由行政部门另行通知。
(四)续借规定
1.如需续借图书,员工应在借阅期限届满前[X]天到行政部门办理续借手续。
2.续借期限不得超过原借阅期限,且每本图书只能续借一次。
(五)借阅数量
员工每次借阅图书的数量不得超过[X]本。
六、图书归还与催还
(一)归还
1.员工应在借阅期限届满前归还图书。归还图书时,应保持图书的完好无损,如有损坏或遗失,应按照本制度的相关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