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决策分析方法课件.ppt
第三节冲突分析
2.冲突分析的程序及要素冲突分析的一般过程(4)结果分析与评价。主要是对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即各平稳局势)作进一步的逻辑分析和系统评价,以便向决策者提供有实用价值的决策参考信息。第三节冲突分析
2.冲突分析的程序及要素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时间点局中人选择或行动结局优先序或优先向量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1)时间点。说明“冲突”发生时刻的标志;对于建模而言,则是能够得到有用信息的终点。(2)局中人。是指参与冲突的集团或个人(利益主体),他们必须有部分或完全的独立决策权(行为主体)。冲突分析要求局中人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局中人集合记作N,局中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例如,企业、政府或国家等。在实践中,为了研究问题清楚起见,利益与行动完全一致的参与者往往被视为同一个局中人。例如,在一场球赛中,比赛双方各有许多队员,但我们仍将比赛模拟为二人对策。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3)选择或行动。它是各局中人在冲突事态中可能采取的行为动作。冲突局势证实由各方局中人各自采取某些行动而形成的。每个局中人一组行动的某种组合称为该局中人的一个策略。第i个局中人的行动集合记作Oi,请注意,这里一个完整的行动方案并不是指某个单独的行动,而是指一组对所有行动的选择。例如,在一场劳资冲突中,工会有三项行动可供选择:A.接受资方提出的提高工资3%;B.提出提高工资5%的提案;C.罢工。基于这些可供选择的行动,工会有许多策略,如“拒绝3%的提案;提出5%的要求;但不罢工”。因为工会不可能在接受3%提案的同时提出5%的要求,所以任何涉及同时选择这两项行动的方案都是不可行的。冲突分析的基本要素(4)结局。各局中人冲突策略的组合共同形成冲突事态的结局。全体策略的组合(笛卡尔乘积或直积)为基本结局集合,记作T,(5)优先序或优先向量。各局中人按照自己的目标要求及好恶标准,对可能出现的结局(可行结局)排出优劣次序,形成各自的优先序(向量)。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一个典型的2×2冲突问题。在这个对策问题中,囚徒甲和乙因涉嫌于一个重要案件而被拘留,法官确信他们有罪但没有足够证据给他们定罪。为此,法官将两人分别监禁并告诉他们以下条件,每个囚徒需要在坦白与不坦白之间做出选择。(1)如果两人都不坦白,那么法官将以一件较轻的罪名(如非法持枪)将他们各判1年徒刑。(2)如果两人都坦白,他们将被起诉,但在量刑上可以从轻,每人各判5年。(3)如果只有一人坦白,则坦白者不被追究刑事责任,不坦白者受此最最重刑,10年监禁。囚徒困境甲只能控制行之间的变化,而乙只能控制列之间的变化。每一行列的交叉都表示一个结局。因为每一决策人只有两个策略,所以共有四个结局。每个结局都用两个数据表示决策人对于该结局的偏好,其中第一个数字是囚徒甲的偏好,第二个是囚徒乙的偏好。3,31,44,12,2坦白不坦白坦白不坦白囚徒甲囚徒乙囚徒困境模型:标准式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0-1式。囚徒困境:决策人和行动囚徒困境在偏好向量中,根据每个囚徒对四个结局偏好值,把结局从左向右排列,偏好值最高的排在最左边,偏好值最低的排在最右边。如下图:囚徒困境在偏好向量中,根据每个囚徒对四个结局偏好值,把结局从左向右排列,偏好值最高的排在最左边,偏好值最低的排在最右边。如下图:囚徒困境——稳定性分析在稳定性分析中,需要根据选用的决策准则确定每个结局相对于每个决策人的稳定性;当一个结局出现的时候,如果决策人能够通过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结局,那么这个结局对于该决策人就是不稳定的。因此在稳定性分析的第一步,我们需要确定决策人在每个结局所具有的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而达到一个更有利的结局的能力。从前面的表格可见,在结局1和2中,囚徒乙的策略都是(1,0),即不坦白,而甲的策略是(1,0)或(0,1)。因此,在结局1甲可以单独改变自己的策略从(0,1)到(1,0),从而使结局从1变到2。所以结局2是甲在结局1的UI。3,31,44,12,2坦白不坦白坦白不坦白囚徒甲囚徒乙囚徒困境——稳定性分析(1)合理稳定性。对于一个决策者来说,如果他在某一个结局上不能单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