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决策分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决策分析 第一节 决策分析问题概述 决策:为达到某种目标,从大量可行方案中,经过分析评价, 找出一个最优或合理方案的活动。 决策分析:对决策问题提出一套推理方法、逻辑步骤和科学手 段,并根据所取得的信息对各种替代方案在各种不同的 客观状态下,作出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以此供决策者 在决策过程中对要采用的替代方案作出合理抉择。 按对未来状态把握程度的不同分类 确定型决策: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完全确切地知道。 风险型决策:方案的执行可能会存在一定风险的决策。这类 决策所需要的客观状态是未知的,也是不可控制的,但 发生概率是知道的。又称为随机型决策或统计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决策所需要的客观状态不知道,出现的概率 也一无所知,也没有任何统计数据可循,只能凭借主观 意向进行的决策。 1、决策问题的基本要素 天气好与不好是两种不 同的自然状态,开工与不开 工是两种行动方案,这是面 对两种客观状态和两种可供 选择方案的决策分析问题。 2、决策问题的构成条件及描述 不确定性决策是在决策者已知决策可能面临的自然状态,但各状态出现的概率完全不知情况下的决策。 由于缺乏自然状态的进一步信息,决策者只能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采用某一准则进行决策。 决策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最为合适的准则进行决策。 除特别说明外,以下所说损益值均为收益。若损益值为损失,则各决策准则需要作相应地调整。 不确定性决策总结 对于非确定性决策问题,采用不同的决策方法所得结果可能会不同,而且也难以判断各方法的优劣。 实际应用中选择何种方法,取决于决策者对自然状态所持的主观态度。若态度悲观,则选用悲观法;若重视机会,则采用后悔值法;若认为各状态出现机会相等,则可采用等可能准则等。 为了提高决策的客观性,决策者通常需要对决策所面临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进行统计分析。 此时,决策者虽然知道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但仍然不知道哪种自然状态肯定会出现,因此决策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 这种条件下的决策称为风险决策。 1、决策树的概念 2、决策树的决策过程 例7 某企业就是否引进新产品进行决策。若引进新产品,又面临其它企业竞争。估计有竞争概率为0.8,无竞争概率为0.2。无竞争情况下,企业有高、中、低三种定价方案,其相应收益分别为500、300和100万元。有竞争情况下,企业也有高、 中和低价三种方案,但此时各方案收益大小要受到竞争企业产品定价的影响。试用决策树法进行决策。 3、多级决策树的决策过程 4、决策树法总结 从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决策树方法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决策过程,使决策者可以有顺序、有步骤地周密考虑各有关因素,从而进行决策。对于较复杂多级决策问题,可以画出树形图,以便集体讨论、集体决策。 5、决策树法再举例 某工程队承建一座桥梁施工。由于施工地区夏季多雨,需停工三个月。在停工期间工程队可将施工机械搬走或留在原处。如搬走,需搬运费1800元;如留原处,一种方案是花 500元筑一护堤,防止河水上涨发生高水位的侵袭;若不筑护堤,发生高水位侵袭时将损失10000 元。如下暴雨发生洪水时,则不管是否筑护堤,施工机械留在原处都将受到 60000元的损失。据历史资料分析,该地区夏季高水位的发生率为25%,洪水的发生率为 2%。试用决策树法分析该施工队是否搬走施工机械或筑护堤。 所谓全信息就是关于自然状态的准确信息。 当决策者获得了全信息,决策者就能正确地作出决策。 例如:在下表中,当决策者准确知道会出现自然状态S1时,就会作出大批量生产的决策,同理,… 关于全信息的几点结论 信息可以给决策者带来额外的收益,决策者当然想尽可能的获取全面的信息。 获取信息往往要付出代价,若获取完全信息的代价小于全信息价值,决策者就应投资获取全信息,反之,决策者就不应投资获取全信息。 对于随机事件,全信息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一般说来,研究或购买只能得到部分信息,然而这一部分信息也是有价值的。在具有部分信息的情况下应如何决策,这就是下面要说的贝叶斯决策。 不完全信息或样本信息也可以带来额外收益,称为样本信息的价值。 由过去经验或专家估计所得各自然状态概率称为先验概率。 决策者采取各种“试验”手段(抽样调查、抽样检验、购买信息、专家咨询等)获得的新信息作为补充信息,对先验概率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各状态的概率称为后验概率。 后验概率通常要比先验概率准确可靠。由于这种概率的修正是借助于贝叶斯定理完成的,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决策称之为贝叶斯决策。 第五节 效用理论与决策 一、效用的概念 期望值准则并没有考虑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同,对风险的态度也就不同; 例如,同一数量货币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主观价值。即使对于同一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也可能有对同一货币值有不同的主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