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武川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内蒙古武川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教育学部分
1.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育遵循自然”主张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答案:C
解析: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2.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
B.许慎
C.朱熹
D.孟子
答案:D
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
解析: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4.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答案:A
解析: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思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5.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的发明
C.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D.探索未知领域
答案:C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即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答案:D
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答案:B
解析: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理解了教材,才能形成有关事物的清晰表象和观念,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答案:B
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不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而且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活动的基地、自我教育的课堂。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的是()。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答案:A
解析: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前提和支持,体育是重要物质基础,美育起动力作用。
心理学部分
11.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答案:C
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2.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答案:C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在头脑中浮现故事情景属于再造想象。
13.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
B.自我归因感
C.自我预期感
D.自我效能感
答案:D
解析: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首次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4.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伯林
D.弗洛伊德
答案:B
解析: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绘制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15.小红既想参加歌唱比赛,又怕唱不好被人笑话,她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答案:C
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小红既想参加歌唱比赛(趋),又怕唱不好被人笑话(避),属于趋避冲突。
16.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答案:C
解析:智力是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