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五原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docx
2024年内蒙古五原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笔试题带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部分
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桑代克
B.华生
C.布鲁纳
D.加涅
答案:A。桑代克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所以他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加涅对学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水果”这个概念后,再学习“苹果”“香蕉”等概念,这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符号学习
答案:B。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水果”是上位概念,“苹果”“香蕉”是下位概念,从“水果”到“苹果”“香蕉”的学习属于下位学习。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并列结合学习是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3.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答案:B。负强化是指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老师撤除对学生的批评(厌恶刺激),以增强学生良好学习行为出现的概率,属于负强化。正强化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惩罚是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消退是指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4.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读书是一种乐趣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答案:C。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读书是一种乐趣,是因为个体自身对读书有兴趣,是由内在需要引起的,属于内部动机。A选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B选项“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都体现了读书是为了获得外在的地位、财富等,属于外部动机;D选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属于外部动机。
5.教师采用减少课后作业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学强化方式是()。
A.奖励
B.惩罚
C.负强化
D.正强化
答案:C。如前面所述,负强化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减少课后作业(摆脱厌恶刺激),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行为出现概率增加),属于负强化。奖励通常是给予某种积极的刺激;惩罚是呈现厌恶刺激或撤销愉快刺激来减少行为;正强化是给予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
6.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A.辨别学习
B.连锁学习
C.规则学习
D.上位学习
答案:D。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四边形”是比“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更具概括性的概念,从具体的图形学习到“四边形”概念的学习属于上位学习。辨别学习是能识别各种刺激特征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不同反应;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规则学习是指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概念间的联合。
7.小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则,缩小解答范围,直到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小红的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答案:C。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则,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场依存型的人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8.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动机律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