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诊治和管理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课件.pptx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诊治和管理专家共识(2025)解读
主讲人:XXX
2025.5
01
一、共识背景与意义
02
二、CIP的危险因素
03
三、CIP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04
四、CIP的治疗策略
05
五、CIP的康复与管理
目录
01
一、共识背景与意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免疫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显著提高多种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例如,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用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改变了传统治疗模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肿瘤机制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不容忽视,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IP)虽不是最常见的irAE,但可能是常见的重症irAE,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CIP发生率为2.6%~33%,3~4级的CIP若不能有效治疗常会影响患者后续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临床挑战
为规范CIP的诊疗、改善其预后,由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起,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和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共同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后制订本共识。
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CIP的认识和救治水平,以期为恶性肿瘤患者更好地接受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保障。
专家共识的制定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02
二、CIP的危险因素
高龄、吸烟史与体能状态
多项回顾性分析结果提示,高龄(年龄≥70岁)、有吸烟史(既往吸烟或尚未戒烟者)、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能状态评分(PS)≥2均是CIP的危险因素。
高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相对低下,吸烟者肺部基础状况较差,体能状态差的患者整体耐受性差,这些因素均可能增加CIP的发生风险。
合并肺部基础疾病
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是发生CIP的危险因素;其他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气胸、胸腔积液等也使患者发生CIP的风险增加。
胸部CT提示肺间质性病变、弥漫性肺气肿亦是发生CIP的危险因素。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态下降可能对CIP发生有提示意义。
肿瘤类型与病理特点
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疗后CIP的发生率高于黑色素瘤、泌尿系肿瘤、头颈部鳞癌等其他肿瘤。
在各种肺癌的病理类型中,鳞状细胞癌患者发生CIP的风险更高,可能与肺癌细胞的免疫原性及肿瘤微环境有关。
人口学特征与基础疾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型与联合治疗
伴随治疗与治疗时机
应用PD-1单抗后CIP的发生率高于应用PD-L1单抗,而相比PD-L1或CTLA-4单药治疗,PD-1单抗联合CTLA-4单抗治疗,CIP风险更高。
不同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免疫系统的激活程度和机制存在差异,联合治疗可能产生协同作用,但也增加了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接受胸部放疗是发生CIP的危险因素,正在或既往接受胸部放疗者发生CIP风险更高。
ICI联合EGFR-TKI亦增加CIP发生率,尤其奥希替尼序贯或联合PD-(L)1单抗与CIP风险增加有关;对于应用奥希替尼后进展的EGFR敏感突变患者欲使用ICI治疗,奥希替尼的药物洗脱期应至少为3~4个半衰期或末次服用奥希替尼后1周后开始。
感染与免疫状态
文献报道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与CIP的发生有关,该研究分析了29例3~4级CIP患者的血清学样本,发现28例患者CMVpp65抗原为阳性。
这可能与免疫治疗增强感染后的炎症反应、进一步激活潜在的肺部感染有关。不过,感染性疾病可以模拟CIP的临床过程和影像学异常,是诊断CIP过程中的重要鉴别诊断,临床医生需要通过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血清学结果进行甄别。
治疗相关因素
03
三、CIP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01
02
呼吸系统症状与体征
CIP以干咳、活动后气短或活动耐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乏力、疲劳等非特异性表现。
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胸痛,或合并其他系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常见的体征亦缺乏特异性,包括活动时SpO₂下降、肺部爆裂音等。
病情严重程度与进展速度
轻症CIP患者可无明显呼吸系统表现,仅表现为胸部CT新发的肺部渗出影。
重症CIP患者可表现为发热、快速进展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病情进展迅速,需及时识别和处理,以避免严重并发症。
临床表现特点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是诊断CIP必要的关键检查,也是评价CIP严重程度和评价预后的重要客观方法。
CIP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多样,主要包括机化性肺炎样改变、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样改变、过敏性肺炎样改变、弥漫性肺泡损伤(急性间质性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样改变和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样改变等。
病原学筛查
CIP常规需要与感染性肺疾病鉴别,包括继发机会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等。
首诊CIP的诊断评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