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教学实录 (新版)新人教版.docx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4年春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实录(新版)新人教版。本节课以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地形、气候、植被等,让学生了解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通过观察东北三省地形、气候等地理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的认识,提升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东北三省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难点:分析东北三省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解决办法: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地形、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地理现象的理解。针对难点,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验等方式,亲身体验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备有《地理》下册教材,以便查阅东北三省的相关内容。
2.辅助材料:准备东北三省地形图、气候类型图、典型植被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气候模拟装置或气候模型,供学生进行气候与植被关系实验。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提供图表展示区域,确保实验操作台整洁、安全。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东北地区的风光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中的自然景观。
2.**提问**: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东北地区的哪些自然景观?”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东北地区自然景观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地形特点**:展示东北三省地形图,讲解三江平原、长白山地等地理特征,用时5分钟。
2.**气候特点**:介绍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如温带季风气候,用时5分钟。
3.**植被分布**:展示东北地区的植被分布图,分析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用时5分钟。
4.**农业生产**:讲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如农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用时5分钟。
5.**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发放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题和简答题,学生独立完成,用时5分钟。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问题,互相解答疑问,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教师提问关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问题,如“东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有哪些?”
2.**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模拟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用时5分钟。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候模拟实验,观察气候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用时5分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气候对东北地区的影响。
2.**拓展**:提出问题,如“如何利用东北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思考。
**七、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地形、气候、植被和农业生产。
2.**反思**: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疑问或收获。
**八、布置作业(5分钟)**
1.**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相关资料、完成课后练习题等。
**备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东北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介绍东北地区的生态保护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东北三江平原的农业发展历程》:探讨三江平原农业的发展历程,包括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进步等方面。
-《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分析东北地区的旅游资源,如长白山、哈尔滨冰雪节等,以及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了解东北地区的民俗文化、历史变迁等,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报告。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与东北地区相关的主题,如“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东北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成PPT或海报进行展示。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东北地区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