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章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主要包括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与宿主的关系、病毒的繁殖方式以及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病毒的基本特征,认识到病毒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病毒结构、繁殖方式等问题,提高逻辑推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病毒的好奇心,培养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病毒,树立健康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病毒防治的重要性。
4.人与自然:培养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认识到人类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分类等。因此,他们对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关于病毒的知识可能相对较少,他们可能对病毒的存在、形态、繁殖方式以及病毒与宿主的关系等概念较为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生物学领域中的未知领域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等方式吸收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喜欢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理解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由于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其结构和繁殖方式与细胞生物有很大不同,学生可能会在理解病毒的结构特点时遇到困难。此外,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复杂,学生可能难以将抽象的病毒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联系起来。此外,对于病毒与宿主关系的理解也可能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例来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病毒结构图、病毒与宿主关系图等多媒体图表,以及病毒感染过程的相关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等,用于观察病毒样本。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并准备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病毒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讨论。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常见病毒感染图片,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生物——病毒。”
2.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病毒的结构特点
-教师展示病毒结构图,讲解病毒的组成成分,如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等。
-通过实例分析,如烟草花叶病毒,让学生理解病毒的基本结构。
-(2)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讲解病毒如何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繁殖。
-通过案例分析,如流感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展示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3)病毒的繁殖方式
-讲解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等阶段。
-以HIV病毒为例,展示病毒繁殖的具体过程。
3.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观察病毒图片
-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张病毒图片,讨论病毒的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模拟病毒侵入细胞
-学生分组,每组用模型展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生分组,每组讨论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传染病、疫苗等。
-教师总结,强调病毒防治的重要性。
4.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病毒的结构特点
-举例回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2)病毒与宿主的关系
-举例回答: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导致宿主细胞死亡。
-(3)病毒的繁殖方式
-举例回答:病毒的繁殖方式包括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等阶段。
5.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病毒的结构特点、病毒与宿主的关系以及病毒的繁殖方式。
-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如病毒的结构、病毒与宿主的关系、病毒的繁殖方式等。
-总结病毒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强调病毒防治的重要性。
本节课用时45分钟,通过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实践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和总结回顾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病毒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及人与自然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