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6.2 白山黑水 东北三省(一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地理下册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八年级地理下册的第六章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这个章节啊,可真是咱们课本里的一颗璀璨明珠。咱们要探讨的,是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也就是咱们通常说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这可是我们地理课上的重点内容,和之前咱们学习的中国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东北三省的自然面纱吧!
核心素养目标
在本节课中,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几点:
1.**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区域认知**:通过分析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提升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认识和比较分析能力。
3.**综合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区域地理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4.**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活动,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2.了解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
1.如何将复杂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类活动相结合进行分析。
2.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如何适应其独特的自然条件。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
2.利用地图和图表,直观展示东北地区的地理特征,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批判性思维。
4.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地图、图片等视觉辅助材料,系统讲解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确保知识点的准确性。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或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直观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形、气候等地理信息。
2.实物模型:制作东北地区地形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来理解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地图、视频等,拓展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东北三省。你们知道吗?这里的山川河流,肥沃的土地,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片‘白山黑水’的神秘面纱,一起走进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展示东北三省地图和风景图片)
2.新课讲授
-用时:15分钟
-详细内容:
1.讲解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如山川分布、平原与丘陵的分布等,结合地图展示地形对气候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分析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如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介绍东北三省的植被类型和分布,以及植被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3.实践活动
-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1.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东北三省的城市,研究其自然环境特点,制作简报分享。
2.利用模拟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农民、城市规划者等,讨论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或城市。
3.观看与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相关的纪录片,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直观感受。
4.学生小组讨论
-用时:10分钟
-详细内容:
1.**讨论问题一**:如何理解“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对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举例回答:东北三省的山地和平原交错分布,形成了独特的农业生产条件,如山地适宜发展林业,平原适合发展农业。)
2.**讨论问题二**: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举例回答:冬季寒冷,居民的生活方式需要适应低温环境,如建造厚重的房屋、穿着保暖衣物等。)
3.**讨论问题三**: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活动有哪些挑战?(举例回答: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农作物生长周期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5.总结回顾
-用时:5分钟
-详细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了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点,了解了地形、气候、植被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学们,通过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