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docx
6.2“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东北三省,探索那片被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神奇土地。这节课,我们要用地理的视角,揭开东北三省的神秘面纱。我会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和互动游戏,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地理之旅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地域认知: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特征。
2.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探索精神: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东北三省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
4.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地理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具备一定的地图阅读能力。然而,对于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普遍较高,尤其是对于探索未知地域的地理知识。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学习。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直观的图像和活动体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逻辑推理和文字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时,可能会对省际边界和地形轮廓的复杂性感到困惑。此外,对于气候特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由于缺乏直观感受而难以理解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当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地理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东北三省地图、相关景观图片、气候分布图等多媒体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地球仪、地形模型等辅助教学工具。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摆放地图和图表,以便学生直观学习。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东北三省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北三省吗?它们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展示一些东北三省的风景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东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
简短介绍东北三省的基本概念和地理位置,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东北三省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的基本概念、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过程:
讲解东北三省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详细介绍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使用地图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东北三省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东北三省案例进行分析,如黑龙江省的湿地保护、吉林省的农业发展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东北三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东北三省的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利用这些资源。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东北三省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东北的气候特点、历史变迁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东北三省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东北三省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案例分析等。
强调东北三省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地理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东北三省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时事和发展。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东北三省份史概况》:这本书详细介绍了东北三省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重大历史事件,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东北三省的历史背景。
-《东北地区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这本书探讨了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措施,对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