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发霉与防霉》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docx
《6.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章节内容为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6.发霉与防霉》。主要内容包括:霉的形态和结构,发霉的条件,常见的霉,如何预防食品发霉,以及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观察霉的形态和实验探究发霉的条件。
2.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科学原理。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此前学习过微生物的基本知识,对细菌和真菌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对于霉的具体形态、发霉的条件以及防霉措施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学生对科学实验和探索现象持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倾向于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偏好理论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霉的形态和结构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霉的生长和变化较为复杂。此外,学生在探究发霉条件时可能面临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归纳的挑战。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足,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台、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电脑
-课程平台:科学教学软件、在线实验平台
-信息化资源:霉的图片、视频资料、实验步骤说明文档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小组讨论、实验操作、多媒体演示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详细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霉变的食品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食品为什么会发霉吗?”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新课主题“发霉与防霉”。
用时:5分钟
2.新课讲授
详细内容:
(1)霉的形态和结构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霉的形态。
-讲解霉的基本结构,如菌丝、子实体等。
-用时:10分钟
(2)发霉的条件
-讲解霉生长所需的条件,如水分、温度、有机物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霉的生长情况。
-用时:10分钟
(3)常见的霉
-介绍几种常见的霉,如青霉、曲霉、毛霉等。
-讲解这些霉的特点和危害。
-用时:5分钟
3.实践活动
详细内容:
(1)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霉的生长情况。
-实验内容包括:不同温度、湿度、有机物含量对霉生长的影响。
-用时:15分钟
(2)制作防霉剂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制作简单的防霉剂。
-通过实验,观察防霉剂对霉生长的影响。
-用时:10分钟
(3)讨论食品保鲜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防止食品发霉的方法。
-分享讨论结果,总结有效的食品保鲜措施。
-用时:10分钟
4.学生小组讨论
写3方面内容举例回答:
(1)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发霉?
-回答举例:观察食品表面是否有霉斑、异味等。
-用时:5分钟
(2)如何预防食品发霉?
-回答举例:保持食品干燥、低温保存、使用保鲜膜等。
-用时:5分钟
(3)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回答举例:引起食物中毒、感染疾病等。
-用时:5分钟
5.总结回顾
内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霉的形态、发霉条件、常见霉、防霉措施等。
-分析本节课的重难点,如霉的结构、发霉条件、实验操作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霉菌的分类:介绍霉菌的多样性和分类方法,如曲霉属、青霉属等。
-霉菌的生态习性:探讨霉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特点,如土壤、空气、食物等。
-霉菌与人类的关系:讲述霉菌在食品保存、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
-霉菌毒素:介绍霉菌产生的毒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或杂志,了解霉菌的更多知识。
-观看纪录片或科学节目,了解霉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参与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活动,如参观微生物实验室,亲自观察霉菌的形态和生长过程。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霉菌的在线课程或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进行简单的霉菌培养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霉生长情况。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选择一个与霉菌相关的课题进行研究,如“不同食品的霉变速度比较”或“家庭食品保鲜方法的调查”。
-安全教育: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了解霉变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应用技术:介绍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