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接种疫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docx
《20.接种疫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20.接种疫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疫苗的原理、种类和接种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通过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疫苗作用的思维习惯。
2.增强学生关注公共卫生问题,提高公共卫生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理性思考,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人体免疫系统、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对疫苗有一定的初步了解,能够认识到疫苗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六年级学生对科学知识充满好奇,对疫苗这类与自身健康紧密相关的内容尤其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获取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新概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疫苗的原理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如对免疫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此外,对于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问题的讨论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担忧,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同时,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可能存在合作和沟通上的挑战,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接种疫苗》的相关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疫苗原理图解、疫苗接种过程视频等。
3.实验器材:准备模型疫苗、显微镜等,用于演示疫苗作用原理。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实验操作台整洁、安全。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展示疫苗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疫苗是什么,为什么接种疫苗对预防疾病很重要。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疫苗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0.接种疫苗》。
二、新课讲授(15分钟)
1.讲授疫苗的原理:
-介绍疫苗的定义和作用。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疫苗的制备过程。
-分析疫苗如何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使学生理解疫苗预防疾病的原理。
2.讲授疫苗的种类:
-介绍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
-分析各种疫苗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疫苗。
3.讲授接种疫苗的意义:
-强调接种疫苗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
-分析接种疫苗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益处。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疫苗接种观念。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1.实验演示疫苗作用原理:
-利用模型疫苗和显微镜展示疫苗如何激发人体免疫系统。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2.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扮演医生、患者、家人等角色,模拟疫苗接种场景。
-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疫苗接种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3.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a.疫苗接种有哪些常见不良反应?
b.如何正确对待疫苗不良反应?
c.在哪些情况下不能接种疫苗?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1.学生举例回答:
a.常见不良反应:发热、局部红肿、疼痛等。
b.正确对待不良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c.不能接种疫苗的情况:患有严重疾病、过敏体质等。
五、总结回顾(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疫苗的定义、原理、种类和接种意义。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2.强调接种疫苗对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疫苗接种观念。
教学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疫苗发展历史:介绍疫苗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重要发明者的贡献,如EdwardJenner发明牛痘疫苗。
-免疫学基础:提供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基本知识,包括免疫细胞、免疫反应和免疫记忆等。
-疫苗接种指南:提供不同疫苗的接种时间、剂量和注意事项。
-疫苗安全研究:介绍疫苗安全性研究的重要性和成果,包括疫苗不良反应的监测和评估。
2.拓展建议:
-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如《疫苗:一场医学革命》等,以深入了解疫苗的历史和作用。
-在线课程:建议学生观看在线科普视频,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疫苗接种科普系列视频,以直观了解疫苗接种过程。
-实地参观: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疫苗接种中心或医院,实地了解疫苗接种的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家庭讨论:引导学生与家人讨论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了解不同年龄段应接种的疫苗种类。
-科学实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免疫学实验,如制作抗原-抗体反应模型,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