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大单元教学解读)一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2025).docx
第五单元《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单元解读
一、链接课标
(一)教材地位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教材安排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方面的学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数的组成紧密相关,学生需要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减,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减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组成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做好铺垫,让学生明白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与20以内加减法密切相关,学生要运用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个位上数的相加、减。通过这部分学习,巩固20以内加减法知识,同时拓展到100以内两位数与一位数的运算,逐步构建完整的加减法运算体系。
(二)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中提出:“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感悟运算之间的关系。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学习要求”中指出:“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此前已掌握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运算,具备初步数感与运算基础。但该单元内容涉及两位数与整十数、一位数的运算,学生在理解数位意义和算理时面临挑战,易混淆计算规则,如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中,对“满十进一”的处理易出错;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退一当十”的概念理解困难。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长时间计算易疲劳、粗心,个体学习能力差异也较大,教学需因材施教,注重直观教学与练习巩固。
三、单元素养分析
本单元学习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意义重大。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算式,发展数学抽象素养;借助教具操作理解算理,提升直观想象素养;依据数位规则推理运算过程,强化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素养;在小组交流算法时,锻炼数学表达与交流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促进数学建模素养发展,实现知识学习与素养提升相互促进。
四、单元目标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准确、快速地进行口算与简单笔算,正确率达90%以上。?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自主探索算法,培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力,能清晰阐述计算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兴趣,培养认真计算、细致检查的学习习惯,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加法“满十进一”和退位减法“退一当十”的算理,清晰区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与加、减一位数的算法差异,避免计算混淆。
五、教学建议
1.强化直观教学: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小棒、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直观感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运算过程。比如,在讲解25+3时,引导学生先在计数器个位上拨5个珠子,再加3个珠子,得出结果;计算35+20时,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让学生清晰看到数位变化,理解算理。操作后,组织学生分享操作过程与心得,强化理解。?
2.开展多样化课堂活动:设计游戏活动,如“计算接力赛”,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依次完成一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题目,答对后传递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且正确率高的小组获胜。还可进行“数字卡片配对”游戏,准备写有算式和结果的卡片,让学生找出对应的算式与结果,在趣味互动中巩固计算方法。?
3.注重对比教学: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的题目进行对比呈现,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点,思考计算时的不同之处,通过讨论总结出“十位相加减,个位不变”以及“个位相加减,十位不变”的规律。针对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同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