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交换技术与实践(第2版)(微课版)-教案 项目16 生成树的配置.docx
教案(理实一体化)
项目名称
生成树的配置
系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授课对象
计算机网络技术X班
使用教材
路由交换技术与实践
计划学时
4学时
教学形式
及地点
微机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生成树协议的作用;
2.掌握端口的角色;
3.掌握生成树协议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的选举原则。
1.能够完成生成树桥优先级的配置。
2.能够正确配置,控制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的选举。
3.能够完成STP的配置。
1.具备解决网络配置问题的能力;
2.具备团队协作意识;
3.具有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
4.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教学内容
一、知识梳理
1.网络冗余与二层环路:网络冗余可提高通信可靠性,但可能引发二层环路,导致广播风暴,介绍广播风暴的形成机制和危害。
2.生成树协议:STP的工作原理,即阻塞冗余路径以防止环路,介绍其类型(如PVST+、RSTP、STP、MSTP),对比各类型特点;STP算法,包括根桥选举、路径计算、端口角色确定等过程;介绍端口角色(根端口、指定端口、非指定端口、禁用端口)、网桥ID(网桥优先级、扩展系统ID、MAC地址)、路径成本(与链路带宽的关系)、端口状态(阻塞、侦听、学习、转发、禁用)等概念;RSTP的改进之处,如新增端口角色(备份端口、替代端口)和快速收敛机制,以及边缘端口和BPDU防护的原理和作用。
3.配置命令:配置交换机优先级、指定根桥和备份根桥、配置端口优先级和路径成本、查看生成树配置、配置边缘端口和BPDU防护等命令的使用方法和参数含义。
二、项目实施
1.根桥和端口角色的查看:在交换机上使用showspanning-tree命令查看生成树状态,分析根桥选举、根端口和指定端口的确定依据,对比不同交换机的生成树配置信息。
2.STP的配置:引导学生配置交换机为根桥和备用根桥,再次查看生成树状态,观察配置变化对端口角色和网络拓扑的影响。
3.边缘端口和BPDU防护的配置:配置边缘端口,开启BPDU防护,当边缘端口收到BPDU帧时,查看端口状态变化,理解BPDU防护的作用。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1.根桥、端口角色的选举规则和分析方法;
难点:
1.根桥、端口角色的选举规则和分析方法;
解决方法:
1.专题辅导与演示: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专题讲解和操作演示;
2.实践操作: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3.小组协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项目实训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法;
4.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强化记忆。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配置过程和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案例法、任务驱动法、鼓励创新法
教学资源
演示案例、案例素材、机房资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主要流程
时间安排(参考)
1.项目引入
介绍项目情境,引入课程,介绍任务要求。
5
2.项目分析
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计划、总结归纳实施要点,得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10
3.专题辅导与演示
针对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关键技能点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简单的一般问题,由学生分组交流、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难点内容,由教师引导、分析与讲解,演示关键的操作步骤。
40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据项目分析出的关键技能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与研讨,对于难点内容,由教师引导、分析、讲解与演示。
积极参与交流与研讨,及时归纳、总结并做好笔记
4.项目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布置项目任务,并巡回检查,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专题辅导,检查并记录。
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90
引导各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认真学习其他同学的做法,并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总结提升
20
5.总结点评
教师总结学生的完成情况,学生完成比较好的地方和遇到问题,重点强调重点及难点问题。
10
6.布置作业
写出STP的功能,并写出根桥、根端口和指定端口的选举原则。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