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交换技术与实践(第2版)(微课版)-教案 项目7 VLAN的配置.docx
教案(理实一体化)
项目名称
VLAN的配置
系部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
授课对象
计算机网络技术X班
使用教材
路由交换技术与实践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形式
及地点
微机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1.理解VLAN的基本概念和目的;
2.掌握VLAN的基本原理;
3.掌握划分VLAN的基本命令。
1.能够使用交换机的相关命令配置VLAN;
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划分VLAN;
3.能够对VLAN进行相关测试。
1.具备解决网络配置问题的能力;
2.具备团队协作意识;
3.具有对网络技术学习的兴趣;
4.具备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教学内容
一、知识梳理
1.VLAN的概念:VLAN的定义,通过网络拓扑示例展示VLAN如何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划分为多个逻辑上相互隔离的广播域。对比传统物理局域网,阐述VLAN在提高网络安全性、性能和管理灵活性方面的优势。
2.VLAN的划分方法:分别介绍基于端口、MAC地址、IP子网、协议等VLAN划分方式的原理。以基于端口划分VLAN为例,讲解如何将交换机的端口分配到不同的VLAN中;对于基于MAC地址划分,说明如何根据设备的MAC地址动态地将其加入相应VLAN;介绍基于IP子网和协议划分VLAN的应用场景和配置要点。
3.VLAN相关标准和规范:IEEE802.1Q协议,它是实现VLAN的重要标准。阐述该协议如何在以太网帧中添加VLAN标签,以标识数据所属的LAN。介绍VLAN标签的格式和作用,以及不同交换机之间如何通过802.1Q协议进行VLAN数据的交互。
4.交换机端口工作模式:access、trunk、hybrid三种端口工作模式。access模式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用于连接终端设备;trunk模式端口允许多个VLAN数据通过,常用于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hybrid模式端口则兼具access和trunk模式的特点,可灵活配置允许哪些VLAN的数据通过且是否携带VLAN标签。
二、项目实施
1.交换机VLAN的查看:查看默认配置下交换机的VLAN,用交换机连接计算机,给计算机配置IP地址,检验连通性。
2.VLAN的基本配置:在交换机上创建VLAN,使用vlan[vlan-id]命令创建指定ID的VLAN,并使用name[vlan-name]命令为VLAN命名。引导学生将交换机端口划分到相应的VLAN中,如使用interface[interface-id]命令进入端口配置模式,再使用switchportmodeaccess和switchportaccessvlan[vlan-id]命令将端口设置为access模式并分配到指定VLAN。组织学生使用showvlanbrief命令查看VLAN的配置信息,检查VLAN是否创建成功以及端口分配是否正确。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
1.VLAN的概念、划分方法和基本配置命令。
难点:
1.VLAN的概念、划分方法和基本配置命令。
解决方法:
1.专题辅导与演示: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专题讲解和操作演示;
2.实践操作: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3.小组协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共同完成项目实训任务。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法;
4.总结归纳: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知识点和操作要点,强化记忆。在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配置过程和遇到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
案例法、任务驱动法、鼓励创新法
教学资源
演示案例、案例素材、机房资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主要流程
时间安排(参考)
1.项目引入
介绍项目情境,引入课程,介绍任务要求。
5
2.项目分析
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计划、总结归纳实施要点,得到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
5
3.专题辅导与演示
针对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关键技能点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于简单的一般问题,由学生分组交流、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难点内容,由教师引导、分析与讲解,演示关键的操作步骤。
25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根据项目分析出的关键技能点和知识点,引导学生开展交流与研讨,对于难点内容,由教师引导、分析、讲解与演示。
积极参与交流与研讨,及时归纳、总结并做好笔记
4.项目实施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布置项目任务,并巡回检查,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专题辅导,检查并记录。
小组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0
引导各组派代表进行展示
认真学习其他同学的做法,并自己的想法进行对比,总结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