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加法法则、减法法则以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整数加减法有紧密联系,通过复习和拓展,帮助学生建立有理数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规则。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数感,使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以及数轴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通过使用符号进行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法运算,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和零与任何数相加的法则。
-重点二:理解并应用有理数减法的定义,能够将减法转换为加法进行计算。
-重点三:熟练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能够正确运用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特别是如何处理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的情况。
-难点二:零与任何数相加的规则,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零在数轴上的特殊位置。
-难点三: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正确判断运算顺序,避免错误计算。
-难点四: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和记忆加减法法则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际例题进行反复练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使用。
2.辅助材料:准备数轴、有理数加法法则图示、加减混合运算示例等图表。
3.教学视频:收集相关教学视频,如有理数加法法则讲解、例题演示等。
4.教学工具:准备计算器等工具,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运算练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走上讲台,微笑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探索一个新的数学世界,那就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有理数实例,如气温的上升下降、银行账户的存取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加减法的应用。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教师总结:“看来,有理数的加减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
3.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基础知识,强调整数加减法与有理数加减法的联系。
-教师板书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解释异号两数相加、零与任何数相加的规则,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
-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教师展示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引导学生将减法转换为加法进行计算,并举例说明。
4.深化理解,巩固知识
-教师提出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如“如何判断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等,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们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们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5.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如购物找零、股票涨跌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们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
-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解题过程,强调有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反思,回顾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7.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应用题,要求学生们独立完成。
-学生们认真听讲,教师提醒:“希望大家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和运算顺序。
-学生们纷纷点头,表示理解。
9.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们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们继续努力学习。
-学生们信心满满,表示会继续努力。
10.下课
-教师宣布下课,学生们收拾书包,有序离开教室。
六、知识点梳理
1.有理数的概念
-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即形式为a/b的数,其中b≠0。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两部分。
2.数轴与有理数
-数轴是一条直线,上面标记有整数点,用于表示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
-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有理数的大小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