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docx
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分析
亲爱的小家伙们,今天我们要继续探索数学的奇妙世界,重点是“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这节课,我们将用课本上的知识来开启新的挑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数轴来表示有理数,今天我们要更上一层楼,用这些新技能来解开加法和减法的奥秘。
咱们翻开七年级上册数学书,找到那章节,你会看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首先,我们要复习一下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法则,然后,我们会学习如何在数轴上找到两个数的和。接下来,我们要来挑战减法了,不仅是在数轴上找差,还要学会如何处理带有减号的问题。哇,听起来就刺激!
这节课,我们不仅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我们的武器,还要把它们用在实际问题中,比如计算日常生活中的价格差、气温变化等。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奇心和好学心,跳进有理数加减法的海洋里畅游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学抽象思维,理解有理数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数轴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数学建模意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包括正负数的相加和相减。
②掌握数轴在解决有理数加减法问题中的应用,能够准确地找到和或差的数值位置。
③学会处理有理数加减法中的符号问题,例如正确处理带有负号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有理数加减法中的符号规则,尤其是在多个数相加或相减时,如何正确确定最终结果的符号。
②在数轴上表示和寻找有理数加减法的结果,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况,学生可能难以直观地找到准确的点。
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进行解决,这一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物教具(数轴模型、正负数卡片)、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视频、互动式在线练习题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例如,提前一天发布关于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的视频讲解。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有理数加法与减法”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你能找到两个负数相加的规律吗?”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例如,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例如,学生可能会记录下对于“为什么负数加负数的结果是更小的负数”的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学生可以通过提交电子文档或在线填写问卷的方式完成。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有理数加法与减法”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一个简单的温度变化案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如,通过数轴上的点来展示正数和负数的加法运算。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加减法技能。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计算比赛。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如,对于学生提出的“如何处理带括号的加减法”问题,进行详细解释。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有理数加减法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加减法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理数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则,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