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区获得性肺炎 .pdf

发布:2025-04-19约7.0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住院流程

(一)概述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

肺泡壁,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

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二)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

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

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

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99

4.白细胞数>10×10/L或<4×10/L,伴或不伴细胞

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

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

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

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疾病,可建立临床

诊断。

(三)纳入标准

1.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符合ICD-10:J15.901

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纳

入路径。

(四)退出路径标准

1.痰中查出抗酸杆菌、肿瘤细胞。

2.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

3.血气分析显示呼吸衰竭或高碳酸血症。

4.出现并发症或合并症需要治疗。

5.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明显异常改变,

心电图和心肌酶学异常,不能用社区获得性肺炎解释。

(五)治疗常规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

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

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吸氧和对症支持治疗,经鼻导管或鼻塞吸氧、退热、

补液等。

2.抗炎药物治疗,使用敏感抗生素,符合2006年中华医

学会制定的治疗原则。

(六)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3天以上,症状好转。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七)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10±2天。

2.疗效标准:治愈好转率≥90%,病死率0。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床号: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住院天数:天

纳入时间:年月日/退出时间:年月日

住院日数第1天(住院日)第3±1天(疗效评价)第7±2天

日期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评估基本生命体征□评估基本生命体征

□评估基本生命体征□护理级别:一级~三级(根□护理级别:一级~三级(根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

据病情)据病情)

主要诊疗工□首程及入院记录□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是否□上级医师查房,评价疗效

作□特殊病原体危险因素评估异常

□氧合评估□病情评估,调整药物治疗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