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大连市儿童医院:崔振泽 2008年3月6日 背景 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近年来 , 由国外学者提出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概念,这种划分不仅区分肺炎所发生的地点,而且包含了病原学 、抗生素选择及病情轻重程度等多项内容,因此备受临床医生的关注 定义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指无明显免疫抑制患儿在医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的肺间质)炎症,严格地讲应是指未使用过抗生素、在医院外获得的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则是指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CAP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情况:在北美和欧洲,5岁以下儿童中的CAP年发病率为3.4%~4%,5~14岁儿童肺炎年发病率为1.6%~2.2%。发展中国家儿童肺炎更为常见,病情更加严重,是儿童的最大杀手 病原体构成谱 -非典型病原体所占比重不断升高 -随地区、年龄、季节等因素而变化 CAP诊断的临床意义 明确了肺炎的发生地是在社区:CAP是在医院外、发病时间短、初诊在社区或基层医疗单位,未用抗生素或抗生素选择单一或为窄谱 多为原发性肺炎 :儿童CAP多为病原体直接侵入呼吸道的原发性肺炎,炎症局限在呼吸系统,其他脏器很少受累,也称轻症肺炎或称普通型肺炎,极少数也可以重症肺炎就诊 CAP诊断的临床意义 辅助检查项目简单 :通常只检查血常规、摄胸部X线片,初步可判定是病毒或细菌感染,以及肺部炎变程度。对于发热超过5~7d者应检测MP-IgM等以排除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在分析检测结果时一定要动态观察、分析与判定,是肺炎支原体现症感染、再感染或支原体感染持续状态,并结合临床表现予以诊断与治疗 CAP诊断的临床意义 儿童CAP的病原菌与抗生素选择: 根据病原学检测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儿童很难行气管插管取痰进行病原学检测,采集呼吸道痰液或咽拭子细菌培养因受较多因素影响,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实际上临床医生治疗CAP患儿多数是凭临床经验,参考所在地区、当地医院常见病原菌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患儿年龄更是判定CAP病原菌的主要因素 CAP 病原学经验诊断 儿童CAP诊断的最大问题是区别病毒性和细菌性:结合年龄、病史、症状、体征、化验和X 线胸片分析 如患儿有胸痛、咳黄痰、肺部有较多湿罗音,X 线胸片有实变影或有胸腔积液渗出,白细胞明显增多或核左移或有败血症的表现要高度怀疑细菌感染; 若婴幼儿肺炎以喘憋为主要表现,白细胞计数不高,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者,则多为病毒性肺炎。 当然,患儿的病原也可在治疗期间发生变化,尤其需注意婴幼病初往往以病毒感染为主,而在病程较长时则可能合并细菌感染 CAP 病原学经验诊断 年龄是儿童CAP 病原学最好的提示: 病毒 是2~3岁以下婴幼儿CAP 最常见的病原,单纯病毒感染占14 % ~35%。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少,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更为突出 细菌 是又一重要病原,其中肺炎链球菌贯穿了各年龄期的始终,肠杆菌属、B 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发生在6 个月尤其3 个月以内的婴儿,而流感嗜血杆菌好发于3 个月至5 岁年龄组 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其重要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见于5 岁以上儿童 混合感染 文献报道儿童CAP 混合感染率8 % ~40 % ,婴幼儿混合感染多为原发病毒继发细菌感染,而年长儿多为细菌性,继发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感染 CAP的病原谱 CAP常见病原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此外还有真菌和原虫 支原体、衣原体和某些病毒(如汉坦病毒等)、细菌(如嗜肺军团菌等)又称非典型肺炎病原,以区分肺炎链球菌等典型肺炎病原菌 研究生的数据? 病毒病原 常见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还有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单纯病毒感染可占小儿CAP病原的14%~35%,病毒病原的重要性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注意并警惕新发病毒、变异病毒造成CAP的可能,如人类偏肺病毒(hMPV)、SARS病毒、人禽流感病毒等 细菌病原 儿童CAP血细菌培养阳性率仅5%~15%,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使我国小儿CAP血培养阳性率更低。加上难以获得合格的痰标本、又不可能常规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或肺穿刺术,因此较难估算细菌病原所占比例。细菌病原在发展中国家更是重要,常见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SP)、流感嗜血杆菌(HI)(主要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