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获得性肺炎.pptx
社区获得性肺炎
目录010203040506070809定义病原学特点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CONTENT
一、定义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病因: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在入院后于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一、定义
国内多项成人CAP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是我国成人CAP的重要致病原。其次:流感嗜血杆菌、肺炎衣原体、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二、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肺炎链球菌药物耐药率大环内酯类药物63.2%~75.4%阿奇霉素88.1%~91.3%克拉霉素88.2%口服青霉素24.5%~36.5%二代头孢菌素39.9%~50.7%注射用青霉素1.9%三代头孢菌素13.4%二、成人CAP病原学特点
肺炎支原体药物耐药率红霉素58.9%~71.7%阿奇霉素54.9%~60.4%二、成人CAP病原学特点注:我国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但仍对多西环素或米诺环素、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
三、分类大叶性(肺泡性)肺炎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间质性肺炎?环境解剖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三、分类病因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肺炎是病原体入侵肺实质并在肺实质中过度生长超出宿主的防御能力导致肺泡腔内出现渗出物。病原体因素(毒力、菌量)。宿主因素:宿主防御功能出现缺陷、接触到微生物毒性较强或者量较大。免疫应答受损(如HIV感染或高龄)或防御机制出现功能障碍。四、发病机制
病原体可能会通过下列途径引起CAP:口咽分泌物误吸到气管内。气溶胶吸入:病毒性肺炎和非典型肺炎。肺外感染部位的血源传播(例如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肝脓肿等)也可引起CAP。极少情况下附近感染的病灶也可直接蔓延形成肺炎。四、发病机制
四、发病机制大叶性肺炎以叶间胸膜为界,病变局限于叶、段。炎症过程分4期,即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和消散期。小叶性肺炎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肺小叶实变。因为渗出物(分泌物)重力作用,病变通常在肺底部或后部。病变界限不清楚,呈现较干的颗粒状,灰红色或黄色。有时病变影响整个肺小叶,而间隔的另一侧肺组织完全正常。组织学上见化脓性中性粒细胞渗出物充满支气管、细支气管和毗邻肺泡。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嗜血杄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
间质性肺炎病灶呈斑片状或弥漫性,单侧或双侧性分布。肉眼观肺实质呈现红色和充血,无明显实变,胸膜光滑,很少出现胸膜炎或胸腔渗液。镜下炎症过程累及肺间质(包括肺泡壁和支气管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肺间隔见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浸润;没有明显的肺泡渗出,但不少病例在肺泡腔内有蛋白样物质。常见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病毒(呼吸道病、带状疱疹病毒)衣原体、考克斯体以及肺孢子菌等。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1.起病情况:CAP大多呈急性病程,可因病原体、宿主免疫状态和并发症、年龄等不同而有差异。
五、临床表现2.胸部症状:咳嗽是最常见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咳痰。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等非典型致病原感染常表现为干咳、少痰。胸痛:肺炎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深吸气时加重。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多提示病变范围较广、病情较重、合并大量胸腔积液或心功能不全等。咯血在CAP并不少见,多为痰中带血或血痰,但较少出现大咯血。
五、临床表现肺炎链球菌感染铁锈色痰肺炎克雷伯菌砖红色痰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脓痰铜绿假单胞菌黄绿色脓痰典型细菌的痰
五、临床表现3.全身症状和肺外症状:发热是最常见的全身症状,可伴有寒战或畏寒。部分危重患者表现为低体温。其他非特异症状:头痛、乏力、食欲缺乏、腹泻、呕吐、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当出现感染性休克及肺外脏器受累的相应表现提示病情危重。某些特殊病原体感染,可全身多脏器受累。当肺炎患者伴有显著的精神或者神经症状(头痛、谵妄、嗜睡、昏迷等)、多脏器功能损害、腹泻、低钠血症、低磷血症时,应警惕军团菌肺炎可能。高龄CAP患者常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神志改变、食欲下降、活动能力减退等,需引起警惕。
五、临床表现4.体征:发热患者常呈急性面容。呼吸衰竭时可有呼吸窘迫、发绀。感染性休克时可有低血压、四肢末梢湿冷。病变范围局限或无明显实变时可无肺部阳性体征。有明显实变时病变部位:触诊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提示实变和/或胸腔积液;听诊可闻及支气管样呼吸音和干、湿啰音;胸腔积液体征。老年人心动过速比较常见。军团菌肺炎可出现相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