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pptx
十六年前的回忆11李星华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十六年前是哪一年?十六年后是谁对谁的回忆?这回忆给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自由朗读全文,在文章中寻找答案。阅读课文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主要著作收录于《李大钊文集》。
李星华(1911—1979)李大钊的女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十六年前的回忆》等。
“吾殉国成仁杀身救民之先烈,所以舍生命以赴之者,亦曰:‘是固为斯民易共和幸福也。’”--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背景资料
认读词语幼稚含糊避免严峻僻静苦刑残暴匪徒会意避僻严峻①指面色严肃。例: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②指形势危急。例: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预习反馈
学习提示:默读课文,圈画出四个关键时间点,划分明确的段落,再用以关键词提取小标题的方式概括对应时间的事件。课文主要写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梳理事件
梳理事件哪件事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
感受形象小组合作,完成填空最打动我的是_____(坚守/被捕/被审/被害)部分中_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梳理对比,体会品质人物对比点(反常)精神品质星儿亲友敌人对比李大钊与敌人、亲友的表现,完成“人物对比分析”
梳理对比,体会品质星儿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通过李大钊前后对待孩子的态度的对比,衬托出局势的危急和处境的危险。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回答我。”
梳理对比,体会品质星儿李星华的恐惧、慌张和李大钊的沉着、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我的心剧烈地跳动了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梳理对比,体会品质亲友亲友与父亲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梳理对比,体会品质敌人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看好,别让他自杀!”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惊堂木狠狠地拍了几下。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反动派的凶残粗暴、嚣张与李大钊的安定沉着形成了鲜明对比,显示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梳理对比,体会品质对比李大钊与敌人、亲友的表现,完成“人物对比分析”人物对比点(反常)精神品质星儿耐心——含糊恐惧、慌张——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亲友劝离北京——不愿离开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敌人凶残、粗暴——安定镇定从容、英勇无畏、浩然正气
前后照应,深化情感思考: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通过“4月28日”这个日期和李星华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形成了首尾呼应。这种结构不仅使文章更加完整,还深化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一起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注意语气要深情、悲痛。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