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docx
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为“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选自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本节课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百分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百分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数据分析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据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数学建模能力,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百分率进行解决。
3.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
4.增强应用意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确定百分率问题的核心是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例如,在解决“某商品降价20%,求原价是现价的多少倍?”时,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20%表示的是现价相对于原价的减少比例,进而通过计算得出原价与现价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难点在于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学模型,并正确应用百分率进行计算。
-例如,在解决“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女生占60%,男生有多少人?”时,难点在于学生如何将“女生占60%”这一信息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计算出男生的人数。
-另一个难点是解决复合百分率问题时,如“一件商品先涨价10%,再降价10%,现价是原价的多少?”,学生需要理解涨价和降价是针对不同的价格水平进行的,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百分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学生奠定理论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百分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百分率问题,增强直观性。
2.教学软件: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计算,让学生直观感受百分率的变化。
3.实物教具:使用价格标签、商品等实物,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百分率的应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组商品价格标签,提问学生如何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优惠情况。
2.引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表示价格的变化比例。
3.提出课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5分钟)
1.讲解百分率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如商品打折、人口比例等,解释百分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讲解百分率计算步骤:以“某商品现价为原价的80%”为例,讲解如何计算原价和现价。
3.讲解百分率的应用:通过多个实际问题,如税率计算、成绩提升等,展示百分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实践活动(用时15分钟)
1.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百分率计算的理解。
2.案例分析:展示一个复杂百分率问题,如“连续两次涨价和降价”,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某班学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5倍,求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思考角度。
2.讨论内容:
-举例:假设某市人口中,男性占60%,女性占40%,讨论如何计算该市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具体人数。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如“已知条件和求解目标是什么?”
-探讨: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我们可以用哪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百分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2.总结重难点:强调百分率计算中单位“1”的理解和复合百分率问题的解决方法。
3.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百分率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百分率的基本概念,知道百分率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能够正确区分百分率与分数、比例的区别。
2.掌握百分率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百分率的基本计算公式,如原价、现价、折扣率等,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学生能够将百分率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计算折扣、税额、比例分配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百分率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推导计算公式,从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5.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