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及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pptx
§2.1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式的一般方法§2.2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2.3传递函数§2.4系统框图及其等效变换§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5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设系统如图2-38所示,图中R(s)—参数输入,D(s)—扰动开环传递函数系统反馈量B(s)与误差信号E(s)的比值称为开环传递函数。即图2-38控制系统的框图2.5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参考输入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和分别为R(s)作用的输出和误差。系统的输出与参考输出R(s)之比,称为在参考输入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即为§2.5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5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参考输入误差的传递函数为
3.扰动D(s)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表示由扰动作用引起的系统输出。与D(s)的比值,称为扰动作用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即为§2.5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系统框图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图解描述反馈系统的方法。但当系统的回环增多时,对框图的简化和推导它的传递函数就很麻烦,且易出错。由梅逊(S·J·Mason)提出的信号流图,不仅具有框图表示系统的特点,而且还能直接应用梅逊公式方便地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因此,信号流图在控制工程中也被广泛地应用。信号流图是线性方程组中变量间关系的一种图示法。把它应用于线性系统时,必须将系统的微分方程变成以s为变量的代数方程组,且把每个方程改写为下列的因果形式,即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信号流图的基本组成单元有两个:节点和支路。两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又称增益,标明在相应的支路旁。节点表示系统中的变量;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用一被称为支路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支路的方向用箭头标明,信号只能沿箭头指向单向传递。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添加标题绘制信号流图的过程添加标题首先按照节点的次序绘出各节点;添加标题然后根据各方程式绘制各支路;添加标题当所有方程式的信号流图绘制完毕后,即得系统的信号流图。添加标题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1)节点—代表系统中的变量,等于所有流入该节点的信号之和。2)支路—信号在支路上按箭头指向由一个节点流向另一个节点3)输入节点或源点—相当于自变量,它只有输出支路4)输出节点或阱点—它是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对应于因变量5)通路—沿着支路的箭头方向穿过各相连支路的途径,称为通路开通路—通路与任一节点相交不多于一次信号流图的术语和性质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8)不接触回路—如果一些回路间没有任何公共节点04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7)回路—就是闭环通路03点不多于一次,此通路自然保护区为前向通路6)前向通路—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的通路上,通过任何节02点相交不多于一次闭通路—通路的终点也是通路的起点,并且与任何其它节01回路增益—回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9)前向通路增益—在前向通路中多支路增益的乘积。05
信号流图的性质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信号流图只适用于线性系统。支路表示一个信号对另一个信号的函数关系;信号只能沿着支路上的箭头指向传递在节点上可以把所有输入支路的信号叠加,并把相加后的信号传送到所有的输出支路。具有输入和输出支路的混合节点,通过增加一个具有单位增益的支路,可以把它作为输出节点来处理。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其信号流图不是唯一的,这是由于描述的方程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形式。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信号流图结构图源节点输入信号阱节点输出信号混合节点比较点,引出点支路环节支路增益环节传递函数前向通路回路互不接触回路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式的应用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间的传输等于着两个节点之间的总增益或总传输。计算总增益的梅逊公式为为不与第k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那一部分信号流图的值,式中,T为系统的总增益;为第k条前向通路的增益或传输;称为第k条前向通路特征式的余因子;为信号流图的特征式。按下式计算=1-(所有不同回路增益之和)+(所有两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增益乘积之和)+
2.6信号流图和梅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