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期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docx
《换牙期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换牙期的自我保护》(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本章节内容与三年级学生换牙期的生理变化和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换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学习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通过结合教材,设计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口腔保健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关爱自身健康的意识,关注换牙期生理变化。
2.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正确刷牙和口腔护理。
3.增强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可能已经对牙齿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所了解,但具体到换牙期的生理变化和口腔卫生知识,了解程度可能有限。
2.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自身成长变化充满兴趣。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自主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风格上,多数学生偏好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如通过图片、视频和实际操作来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换牙期自我保护时,可能会对换牙过程中的不适感感到焦虑,对口腔卫生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刷牙方法。此外,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可能在课堂参与度和注意力集中方面存在一定挑战。
教学资源
-牙齿模型
-口腔卫生图解手册
-刷牙示范视频
-多媒体课件
-实物牙刷和牙膏
-互动式教学软件
-学生口腔卫生实践操作区域
-教学投影仪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以“你们知道换牙吗?”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换牙的经历或疑问。
-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牙齿的结构和作用,以及日常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换牙期的生理变化,包括牙齿松动、出血等常见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口腔问题。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牙齿模型,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口腔护理技巧。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牙齿?”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3.实践操作(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套牙齿模型和牙刷,进行正确的刷牙练习。
-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刷牙姿势和动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4.视频学习(约10分钟)
-播放刷牙示范视频,让学生观看并学习正确的刷牙步骤和技巧。
-学生反馈:观看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教师点评并总结。
5.小组讨论(约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如何保持口腔卫生?”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同学补充和完善。
6.游戏活动(约15分钟)
-设计“牙齿保卫战”游戏,学生分组,每组扮演牙齿,通过抢答和知识竞赛来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点评: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并强调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
7.总结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换牙期口腔卫生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在换牙过程中的口腔卫生习惯,并讨论如何改进。
8.课后作业(约5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刷牙,并记录刷牙次数和感受。
-作业反馈:下节课开始时,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指导。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观念,并学会自我保护。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牙齿的秘密》: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书籍,详细介绍了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护方法。
-《口腔健康小常识》:收录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换牙日记》:一本记录换牙过程的日记,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了解换牙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家长可以协助孩子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引导孩子关注口腔健康。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牙齿的进化历程和口腔健康的重要性。
-学校可以组织口腔健康知识讲座,邀请牙科医生为学生讲解口腔保健知识。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口腔健康计划,记录每天的刷牙次数和口腔状况,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学生可以开展“我为牙齿健康代言”活动,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向同学和老师宣传口腔健康知识。
-学生可以邀请家人一起参与口腔健康检查,了解家族牙齿健康状况,共同关注口腔健康。
-学生可以参与社区口腔健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