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5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练(湘教版)课时作业13 海水的性质.pdf

发布:2025-04-12约6.69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作业13海水的性质(分值:72分)

授课提示:对应课时作业25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4·山东日照质检]红海地处板块交界地带,是世界上盐度和温度最高的海域,该海域

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海水盐度的影响。图示区域北部降水多于南部,南部蒸发量较大。下图示

意红海周边区域及红海的盐度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红海盐度北高南低的主要原因是()

A.南部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南部与外海连通更强

C.南部海域比北部更宽阔

D.南部多常年河流汇入

解析:依据材料和图可知,红海北部海域更为闭塞,仅通过狭窄的苏伊士运河与地中海

相连,水体交换少,而南部曼德海峡较宽,且与印度洋相连接,与印度洋海域水体交换条件

较好,因此红海盐度北高南低,B正确;南部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降水量小于蒸发量,A错误;该海域海水的密度主要受海水盐度的影响,与海域是否宽阔关

系较小,C错误;图示地区河流汇入少,D错误。故选B。

答案:B

2.油轮从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然后进入印度洋,吃水深度的变化顺序是

()

A.深—浅—更浅B.浅—深—更深

C.浅—更浅—深D.深—更深—浅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该海域海水密度主要受海水盐度的影响,盐度越大,密度越大,

船的吃水深度越浅;盐度越小,密度越小,船的吃水深度越深。油轮从地中海通过苏伊士运

河进入红海,盐度变大,吃水深度变浅,经红海地区盐度往南减小,船的吃水深度应逐渐变

深,进入印度洋,盐度更低,吃水深度更深,故吃水深度变化顺序是浅—深—更深,B正确,

A、C、D错误。故选B。

答案:B

3.红海上下层海水温度均较高,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②海水运动③大气运动④岩浆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海上下层海水温度均较高,主要是上层海水的温度受太阳

辐射的影响,副热带海区,纬度较低且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雨天少,接受太阳

辐射较多,上层海水温度较高,①正确,下层是因为红海地处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

处,岩浆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④正确;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对于红海海水温影响较小,

②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C

[2024·山东济南月考]海冰是指海水冻结而成的咸水冰,其盐度比海水低。海冰外缘线是

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下图为某年1月15日渤海湾海冰外缘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冬季渤海表层海冰最多的是()

A.莱州湾B.渤海湾C.辽东湾D.黄河口

解析:由材料可知,海冰外缘线是指由基准点向外有海冰分布的最远边界,图中辽东湾

地区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最大,故表层海冰最多,C正确;莱州湾、渤海湾、

黄河口海冰外缘线与基准点相比偏离程度小,海冰较少,A、B、D错误。故选C。

答案:C

5.对渤海海冰影响最小的是()

A.冷空气B.地表径流

C.大洋洋流D.海域形态

解析: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渤海湾相对封闭,与大洋交换较少,受洋流影响小,C正

确,D错误;渤海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海水水温较低,A错误;渤海周围有

黄河、辽河等众多淡水河流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容易结冰,B错误。故

选C。

答案:C

6.渤海海冰可以()

A.增强太阳辐射吸收B.增加海水盐度

C.加剧海浪强度D.增大海水体积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结冰时会向水中释放盐分,增加冰层下方海水的盐度,

B正确;海冰会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率,A错误;海水结冰后,海浪强度减弱,C错误;海

水结冰,水温下降,体积收缩变小,D错误。故选B。

答案:B

[2024·湖南衡阳开学考试]海水因密度不同而出现“海中断崖”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