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课时练(湘教版)课时作业5 地球的演化.pdf
课时作业5地球的演化(分值:68分)
授课提示:对应课时作业9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4·海南海口高一下阶段练习]2023年5月,我国古生物科考队——珠峰科考分队在
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活动中,在定日县岗嘎镇附近发现了大量喜马拉雅鱼龙化石。鱼龙是一
种已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9000
万年的海洋中。如图为鱼龙化石复原图。据此完成1~2题。
1.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史上()
A.经历了山地至沧海的变化
B.一直为寒冷干燥的陆地
C.海域光照、热量条件较好
D.海域浮游植物数量极少
解析:鱼龙是一种海生爬行动物,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史上为海洋,经历了沧海至山
地的变化,A错误;鱼龙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属于大型爬行动物,所需的食物
较多,地质时期应有过温暖湿润的时期,海域光照、热量条件较好,海域浮游植物数量众多,
B、D错误,C正确。故选C。
答案:C
2.鱼龙繁盛时期()
A.联合古陆最终解体
B.安第斯山脉已形成
C.是铁、镍的重要生成期
D.鸟类已开始出现
解析:鱼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新生代时期联合古陆最终解体,现代海陆格局形成,A
错误;安第斯山脉形成于新生代,B错误;前寒武纪是铁、镍的重要生成期,C错误;中生
代开始出现鸟类,D正确。故选D。
答案:D
[2024·山东菏泽阶段练习]近日,在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主办的“寻找中国美丽化
石”公益盛典上,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菊石获评科普观赏类“美丽化石”。据此
完成3~4题。
3.建德菊石化石的发现,可以()
①确定沉积地层的年代②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③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④推测
当时的环境特征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由材料可知,建德菊石化石来自浙江建德市李家镇的二叠纪,故可以确定沉积地
层的年代,①正确;一块化石只能推测局部地区的地理环境,不能根据化石重现全球海陆分
布格局,②错误;化石的发现与重塑地球的表面形态无关,③错误;因为生物的生存与环境
关系密切,化石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特征,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答案:C
4.关于二叠纪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重要的成煤时期B.发生最大的灭绝事件
C.亚欧大陆雏形形成D.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
解析:二叠纪位于古生代末期,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是在中生代,D说法错误,符合题
意。晚古生代后期蕨类植物繁盛,古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古生代末期,60%的海生无脊
椎动物灭绝,包括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发生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古生代中后期,亚
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初现,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2024·浙江杭州期中]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物种数量随着地理环境的改变会出现变化。下
图为不同地质时期地球物种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恐龙灭绝的时期发生在()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恐龙灭绝发生在中生
代白垩纪与新生代古近纪之间,对应图中的④,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答案:D
6.甲地质时期,地球演化史的特点是()
A.三叶虫等动物繁盛
B.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
C.被子植物开始大量出现
D.现代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质时期为泥盆纪末期到二叠纪末,属于晚古生代。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等海生无脊椎动物在古生代早期非常繁盛,不是甲地质时期,排除A;
甲地质时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脊椎动物中
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则全部灭绝,发生了生物大灭绝事件,B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