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同步系列(新教材)讲义:第4章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df
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
1.生态足迹
(1)概念: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
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特点: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现状:生态足迹增长很快,生态承载力(地球提供资源的能力)增长较慢,环境压力不断增
大。
(2)采取的措施:处理好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的关系。
(1)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
难度()
(3)泥石流频发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4)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不高()
答案(1)√(2)√(3)×(4)√
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模型的图解并回答相关问题:
(1)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
提示人口快速增长。人口增长增加了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森林资源的压力,增加
了对许多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压力。
(2)为维护人口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下做法合理的有哪些?
①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沙漠化
②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③为促进经济发展,大量提倡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
⑥加快城市化进程,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
提示①②④⑤。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主要原因
(1)全球气候变化: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2)水资源短缺:①人口多;②污染严重。
(3)臭氧层破坏: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4)土地荒漠化:植被的破坏。
(5)生物多样性丧失: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
(6)环境污染:最为常见的是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2.特点:全球性。
3.影响: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威胁,也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4.我国态度: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1)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坏()
(2)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盖融化()
(4)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答案(1)×(2)×(3)×(4)×
如图表示某河流随生活污水的流入,其溶解氧量(DO)、生物耗氧量(BOD)、无机物(富含
N、P)的浓度变化情况。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从生活污水流入后,为什么DO急剧下降?
提示生活污水中富含有机物,有机物的分解是通过需氧微生物进行的,分解过程中消耗了
大量的溶解氧。
(2)无机物N和P来自哪里?为什么进入湖泊后N、P含量急剧下降?
提示来自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进入湖泊后,N、P被水生植物所利用,所以含量急剧
下降。
(3)为什么在b点BOD最低?
提示该地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基本被分解完毕,所以导致需氧生物耗氧量降低。
1.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
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2.生态足迹的值越大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3.我国人口的现状是人口基数大;城市化、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
4.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加大了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1.(2020·陇南质检)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发展正处于低增长率,低增长量的态势
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
成更大的压力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即使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也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答案B
2.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下列对“环境容纳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纳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但却不能使人口数量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