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教案4鲁科版必修2.doc

发布:2025-04-12约1.44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4-

元素周期表

【三维目标】

1.学问和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形成模型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

(2)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绘制方法,加深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

(3)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独创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得信息。

3.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史,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习门捷列夫等科学家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⑵通过相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改变观点。

【重、难点】

学习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结构和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之间的关系;

确定元素在周期表表中的位置。

学习难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之间的关系;确定元素在表中的位置。

【教学绽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小组探讨→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将周期表中潜在的规律转化为问题,设疑诱思,步步深化,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试验,内容相对枯燥,需激励学生主动、主动地参加探究和发觉,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成为课堂探究的主体。在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层层思索,在最近发展区获得成长性的学问。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阶段组成: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3min)

回忆化学史、视察图片

展示图片情境;获得学生答题的精确信息

引起学生爱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问题诱思(5min)

回忆1-18号原子结构示意图、思索元素周期表编排方法

同一周期、族的共性

学生初步形成对元素周期表的印象

视察与思索(10min)

视察、思索、周期表

周期表结构(周期、族的概念及分类)

加强记忆

沟通·研讨

(3min)

同步练习中的习题

老师巡察、指导

刚好运用周期、族和原子结构的关系,进一步巩固

探讨与小结归纳

(3min)

自我总结、升华学问点,并展示

提示学生利用口诀概括元素周期表:七主七副八零族,三短三长一不全。

分清晰主干学问点和重难点

合作探究(8min)

合作探讨: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方法

巡察解惑

学生在对元素周期表有了整体了解后,运用元素周期表及其规律,加深印象

当堂练习

(5min)

练习

巡察

检测学习中的问题

检测反馈并分析

(3min)

反馈检测状况

获得学生答题状况,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帮助解决学习后仍存在的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果预料】

本节课采纳诱导探究法进行教学,老师诱导设疑,学生通过视察周期表、分析探讨、归纳学问和结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好,享受到获得学问的喜悦,又培育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实力。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老师的引导作用的有机结合,预期教学效果应当较好,便于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但对于周期表应用中学生易忽视的元素特性问题尚未突出,如过渡元素等,在下一教学环节中应有适当拓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