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9.2 溶解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

发布:2025-04-10约4.9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9.2溶解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溶解度”。包括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计算等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所学的溶解度知识与学生已学过的溶解过程、饱和溶液等相关知识密切相关。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前已具备对溶液性质、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这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学生将通过实验探究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提升观察、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科学探究技能。同时,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学习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增强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九年级化学课程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混合物的分离、溶液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他们对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溶解度奠定了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通常对化学实验和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对化学学科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部分学生在抽象思维和数学计算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偏好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有的则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思考来理解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溶解度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掌握不同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在实验操作中准确控制变量,以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如提供直观的实验演示、设计互动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化学现象等。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讲授法:通过讲解溶解度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实验法:设计简单的溶解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变化,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溶解度相关的图表和数据,直观展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实验演示:通过视频或现场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看到溶解度的变化过程。

3.在线资源:提供在线实验操作指南和计算工具,方便学生课后复习和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盐溶解在水中、糖溶解在咖啡中等,引发学生对溶解过程的思考。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物质容易溶解,有的物质不容易溶解?溶解过程受哪些因素影响?

3.引入新课: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引出溶解度的概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溶解度的定义:讲解溶解度的概念,强调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溶解量。

2.影响因素:分析温度、溶剂种类、溶质种类等对溶解度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和生活实例进行说明。

3.计算方法:讲解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包括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溶解度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例题,巩固溶解度的计算方法。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并分析其溶解度的影响因素。(2分钟)

2.提问2:如何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容易溶解?(3分钟)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实验演示:进行溶解度实验,让学生观察溶解过程,感受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3.分享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1.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设问题:提出与溶解度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提高某种物质的溶解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课堂小结(3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溶解度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用时总计: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溶解度的定义,知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