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docx
9.2溶解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嘿,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聊聊溶解度这个小家伙。你们知道吗?溶解度可是化学世界里的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很多有趣的化学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溶解度的奥秘。我会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和生动的例子,让大家对这个概念有个直观的认识。咱们就一步步来,慢慢揭开溶解度的神秘面纱吧!????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溶解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培养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4.增强社会责任感,理解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到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溶解度的定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溶解度的基本概念。
②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溶剂量、溶质性质等,使学生能够列举并分析这些因素。
2.教学难点,
①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来得出溶解度曲线,这一过程对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较高。
②理解并运用溶解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和条件来溶解特定物质,这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挑战。
③溶解度在不同化学过程中的应用,如化学反应速率、溶解平衡等,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实验台、烧杯、试管、量筒、电子秤、溶解度曲线图、温度计、显微镜。
-软件资源:化学教学软件、溶解度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在线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溶解度相关视频、溶解度实验操作步骤动画。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图片,如糖水、盐水等,提问:“大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溶解物质的情况?”
-学生分享经验,教师总结:“溶解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溶解度这个话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溶解度的定义(5分钟)
-教师讲解溶解度的概念,提问:“什么是溶解度?溶解度是如何表示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最大溶解量。”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0分钟)
-教师列举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溶剂量、溶质性质等,提问:“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溶解度的?”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影响因素及其对溶解度的影响,教师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
3.溶解度曲线(5分钟)
-教师展示溶解度曲线图,讲解曲线的含义,提问:“如何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溶解度曲线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4.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
-教师举例说明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选择合适的溶剂溶解特定物质、判断物质的溶解性等,提问:“溶解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溶解度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如化学实验、药物制备、环境保护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布置练习题,如计算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等,提问:“大家能否完成这些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如:“溶解度是如何表示的?”“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等。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溶解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问:“大家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七、布置作业(3分钟)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查阅资料,了解溶解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共计45分钟,教师注意控制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完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关注重难点的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溶解度与溶解平衡:介绍溶解平衡的概念,探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以及溶解平衡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溶解度与物质的性质:分析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