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测试题考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
2025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测试题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氛围(fèn)粗犷(guǎng)蓦然(mò)戛然而止(jiá)
B.字帖(tiè)胆怯(qiè)稽首(qǐ)强词夺理(qiǎng)
C.莅临(lì)星宿(sù)绯红(fēi)诲人不倦(huì)
D.炽热(zhì)教诲(huì)倔强(jué)锐不可当(dāng)
答案:B
解析:A项,“氛围”的“氛”应读“fēn”;C项,“星宿”的“宿”应读“xiù”;D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静谧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锋芒必露
B.懊悔一拍即合杂乱无张参差不齐
C.撺掇大彻大悟参差不齐鞠躬尽瘁
D.屏嶂鞠躬尽瘁参差不齐一拍即合
答案:C
解析:A项,“锋芒必露”应为“锋芒毕露”;B项,“杂乱无张”应为“杂乱无章”;D项,“屏嶂”应为“屏障”。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答案:C
解析:A项,“不可救药”指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用在此处程度过重;B项,“随声附和”指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含贬义,与语境不符;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不恰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C.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B项,否定不当,应删去“不”;C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其中包括《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D.《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集,相传为伊索所作,其中《蚊子和狮子》《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等都出自该书。
答案:无(本题选项表述均正确)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A.排比拟人
B.反复拟人
C.排比比喻
D.反复比喻
答案:B
解析:“盼望着,盼望着”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春天的脚步近了”将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案:B
解析:A项,正确节奏应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C项,正确节奏应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项,正确节奏应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下列对《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B.在绘春部分,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C.文章结尾以三个比喻句收束全文,依次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D.本文语言清新自然,准确生动,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只写出了春花的艳丽色彩。
答案:D
解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写出了春花的艳丽色彩,还从视觉角度表现了春花的繁茂。
9.下列关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
B.作者写百草园,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先强调了百草园里的其他景物不值得说,然后突出了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
C.文中写雪地捕鸟,先写捕鸟的条件、方法,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