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测试题考试练习题(含答案).docx
2024年1月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测试题考试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狡黠(xiá)埋怨(mán)联袂(mèi)戛然而止(jiá)
B.癖好(pǐ)提防(tí)星宿(xiù)刚愎自用(bì)
C.粗犷(kuàng)倔强(jué)模样(mú)莘莘学子(shēn)
D.炽热(zhì)祈祷(qí)笨拙(zhuō)一蹴而就(cù)
答案:A
解析:B项“提防”的“提”应读“dī”;C项“粗犷”的“犷”应读“guǎng”;D项“炽热”的“炽”应读“ch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学校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他的写作水平明显提高了。
答案:D
解析:A项,“通过……使”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项,“品质”不能“浮现”,可将“品质”改为“形象”;C项,“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应删去“不”。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答案:C
解析:《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编年体通史。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事件。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老师的________。
(2)面对困难,我们不能________,而要勇敢地去面对。
(3)他经过不断地________,终于取得了成功。
A.批评退缩尝试
B.批判退缩试验
C.批评畏缩尝试
D.批判畏缩试验
答案:A
解析:“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判”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退缩”指向后退或缩;“畏缩”指害怕而不敢向前。“尝试”指试着做;“试验”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结合语境,(1)句用“批评”合适;(2)句用“退缩”合适;(3)句用“尝试”合适。
5.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3)他饿得都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
(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A.夸张排比夸张比喻
B.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C.夸张拟人夸张排比
D.夸张拟人比喻排比
答案:C
解析:(1)“三千尺”是夸张的写法,突出瀑布的壮观;(2)“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可以把一头大象给吃了”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他饥饿的程度;(4)“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句式相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答案:悠然见南山
解析:这是古诗词名句的默写,需要准确记忆诗句内容,注意“悠”的写法。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天涯若比邻
解析:该句表达了友情不受距离限制的情感,“涯”不要写成“崖”。
3.《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最核心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亲贤臣,远小人
解析: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是国家兴衰的关键,这也是他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核心建议。
4.《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解析:“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对北国雪景的描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
5.古代文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称为“__________”,水的北面称为“__________”。
答案:阳;阳
解析:在古代地理方位中,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这是一种固定的表示方位的方式。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而立之年”指的是三十岁,“不惑之年”指的是四十岁。()
答案:正